中国文明网总站 | 聚焦浙江 | 文明播报 | 文明创建 | 未成年人 | 思想道德 | 志愿服务 | 主题活动 | 榜样的力量 | 农村精神文明 旧版 | 邮箱 | 设为首页
联 盟 网 站 | 宣传思想 | 文件公告 | 文化建设 | 文明长廊 | 人文浙江 | 全民阅读 | 理论时评 | 我们的节日 | 讲文明树新风
     
   首页 > 讲文明 树新风
端午有戏——婺剧《白蛇传》
浙江文明网     2016-05-31 10:27:07
 稿源: 浙江文明网
 编辑: 吕若禾

  剧情简介

  婺剧《白蛇传》久演不衰,是浙江省戏剧的经典保留剧目。讲述修炼千年的白蛇,不甘仙界寂寞,思凡下山,携青蛇同至杭州,与药店伙计许仙在西湖边邂后,互生爱慕之情,遂结百年之好。金山寺法海和尚知白、青底细,从中作梗,屡屡进行破坏。只缘许仙多疑情浅,致有“端阳惊变”、“昆仑盗草”、“水漫金山”、“断桥相遇”之挫折。终因白蛇对许仙爱情之一片纯真赤诚,许仙才尽释前嫌,夫妻重归和好。

  历史渊源和发展

  婺剧,俗称“金华戏”,浙江省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以金华地区为中心,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衢州、淳安以及江西东北部的玉山、上饶、贵溪、鄱阳、景德镇等地。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合班。

  婺剧源于明朝中叶,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婺剧剧目丰富,传统深厚,特色浓郁,影响深广,有徽戏“活化石”之称。200年前,四大徽班进京,融二黄、西皮、昆、秦诸腔之长,衍变成了京剧。徽戏自身反日益衰弱,甚至连其发祥地安徽,也因受到京剧倒流的影响而逐渐消失。婺剧则是徽剧早在徽班进京前向南流入的一支,是中国戏曲舞台保留徽戏剧目与资料最多、最完整的剧种之一。它拥有800多个大小剧目,3000余首曲牌。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就曾这样赞过婺剧:“京剧的前身是徽剧,京剧要寻找自己的祖宗,看来还要到婺剧中去找”。

  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婺剧表演夸张、生动、形象、强烈,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所谓:“武戏慢慢来,文戏踩破台”。由于过去服装原无水袖,表演多在手指、手腕上下功夫,亮相、功架近似敦煌壁画的人物姿态,自具一格。且特技表演甚多,如变脸、耍牙、滚灯、红拳、飞叉、耍珠等。

  曲艺名家

  角色行当分老生、老外、副末、小生、大花面(净)、二花面(副)、小花面(丑)、四花面(武净)、花旦、作旦、正旦、老旦、武小旦、三梁旦、(第三位花旦)、杂(扮演神仙、老虎、狗,由管“三箱”的兼)共十五行。名演员有江和义、徐东福、周越先、徐汝英、周越桂、徐锡贵、王金龙、叶阿苟、郑兰香、葛素云、吴光煜等。

  精彩剧照

 

 

 

  戏曲赏析

  《白蛇传》大概是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爱情传说了。这个发生在杭州的爱情故事,因为许仙和白素贞跨越人妖界别的爱恋,而被笼上了一层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事实上,这则传说早就广泛地被京剧、昆曲、越剧等其他剧种搬上了舞台。而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剧,在融合了高腔、昆腔、乱弹、徽调、滩簧及时调六种声腔之后,也赋予了《白蛇传》新的内涵——“唱死白蛇,做死青蛇,跌死许仙”的带劲表演,让原本在其他剧种里只演小生花旦的文戏,变成了文戏武做,真是做到了“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曾经说过,作为浙江省第二大剧种,婺剧是“京剧的祖宗、徽戏的正宗、南戏的活化石”。浙江婺剧团在1956年成立之初,就保留了《白蛇传》这出经典戏。1962年浙江婺剧团进京演出轰动北京城,连演四十多天,其间周恩来、朱德、陈毅等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而《白蛇传》里的《断桥》,还获得了“天下第一桥”的美誉。(浙江文明网综合)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杭州 西湖风景名胜区 萧山瓜沥 | 宁波 | 温州 乐清 瑞安 文成 平阳 | 绍兴 | 嘉兴 南湖 秀洲 | 湖州 长兴 安吉 | 浦江 | 台州 | 舟山 普陀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我要投稿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江文明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B2-2008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