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浙江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门户网站 | zj.wenming.cn
中国文明网总站 | 聚焦浙江 | 文明播报 | 文明创建 | 未成年人 | 思想道德 | 文明实践 | 主题活动 | 榜样的力量 | 农村精神文明 旧版 | 邮箱 | 设为首页
宣传思想 | 文件公告 | 文化建设 | 文明长廊 | 人文浙江 | 全民阅读 | 理论时评 | 我们的节日 | 讲文明树新风
     
聚焦浙江  
>>更多  
· 如何创新讲述中华民族文明图景?
· 温州启动首场高校无偿献血活动
· 追忆捐资助学四十余载的上虞乡贤张杰
· 文明祭扫倡议书
· 让乡土文化之美滋养更多人
· 如何用文化来经营一个区域?
·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 小古城,烟火气里看民主
文明播报  
>>更多  
· 52岁滴滴司机跳桥救起4岁孩子
· 30秒!他纵身跳入水中 救起五岁落水女童
· 舍弃价值36万蟹笼!浙江“船老大”沈华忠又救人了
· 七旬“阿鲁”既是医生也当“老娘舅”
· 宁波这位“中华慈善奖”获得者22年捐款2亿元
· 听援疆的她们说,在阿克苏所做最有意义的事
· 杭州一小学“学雷锋日”为阿克苏小伙伴圆梦
· 老人珠海旅游突发心梗,“浙医天团”接力急救
主题活动  
>>更多  
微信图片_20240313152102.png
19.jpg
19.png
18.jpg
zhuti.jpg
xx.jpg
   首页 > 理论时评
让朋友圈成为正能量的集散地
浙江文明网     2016-09-27 10:50:43
 稿源: 浙江文明网
 编辑: 毛宁
  近日一组《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流行网络,这是一组描绘父母关注孩子朋友圈的漫画。

  漫画讲述了一篇关于微信的亲情故事,作者表示,与父母的联系“只剩下文字和表情包”,“朋友圈成了父母了解你生活的唯一窗口。”从女儿发朋友圈的吐槽工资不够花销、上班高峰坐地铁的感受、迟迟未下班到衣食住行及内心世界的点滴跟踪爆料,令手机另一端观看的父母看得心惊肉跳,甚至寝食难安。这些都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信号:发送微信朋友圈是否应该考虑观看者的感受。

  朋友圈是个人发布平台,也是信息公共场所。这一组图文简洁的漫画之所以迅速走红网络,引起大家的共鸣,不仅因为当前最活跃网民正是已成年的80后和正在成年的90后,他们既是微信的第一波拥趸者,也是最快接受互联网之变的用户群,更在于漫画本身切中了日常生活的真实画面,令人感受到朋友圈背后被戳中的浓浓亲情。“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从古至今,在中国人心中,父母代表着家中的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华文明最基本的传统美德之一。“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和事业不能变!”前不久,国家主席习近平亲口说道。朋友圈带来了如火如荼的朋友圈经济,融化了陌生人社会的人际冰山,让地球变成了“地球村”,但微信、微博等朋友圈,不是纯粹的私人地带,它更像一个是网络信息交互的公共场所,也是个人梦想与社会理想的展示空间。

  尽管我们有一千个理由说,这些内容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但是只要有这一条理由就会使之存在或多或少的社会危害,这就是信息能量。这里的能量,笔者暂且表述为给阅读者带来的思想波动及行为影响。一方面我们每天在海量地扩充着自己的朋友圈内容,另一方面,我们又在向外界传递了各种各样“好消息”、“坏消息”。过去,我们常常用信息爆炸形容网络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这会儿是否可以用朋友圈轰炸来作类似形容呢?言论自由不代表言论不负责。以上述漫画讲述的朋友圈亲情故事为例,绝大多数人无非是自我空间的展示或就事论事的情感表达,似乎无关大是大非的社会问题,但正如漫画中的“爸妈”一样,在芸芸众生的朋友圈里又何尝不藏着一位忠实自己的“粉丝”呢,或许他们就是时刻牵挂我们的父母,或许是一个脆弱的“玻璃心”、一位孤独无依的长辈、一群崇拜自己的学生甚至是一支在我们身上倾注理想和希望的团队……朋友圈谨慎发声,少一些负面的、对于夸大的、不切实际的能量传播,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尊重、保护与感恩!

      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对网页、博客、朋友圈等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在取证方面作出了明确,可见,朋友圈的确不是随便可以发发的,不仅如此,出于对公民隐私安全及社会稳定方面考虑,朋友圈更不能与传统形式的日记本划等号,它是网络舆论交汇和各种思潮碰撞的公共空间。愿每一位负责任的中国网民都尽早意识到这个问题,入“圈”务必慎言,言论不可妄为,多传递积极向上的内容,让朋友圈成为正能量的集散地,成为凝聚中国力量的星星之火。(文孝辰)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江文明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B2-2008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