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浙江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门户网站 | zj.wenming.cn
中国文明网总站 | 聚焦浙江 | 文明播报 | 文明创建 | 未成年人 | 思想道德 | 文明实践 | 主题活动 | 榜样的力量 | 农村精神文明 旧版 | 邮箱 | 设为首页
宣传思想 | 文件公告 | 文化建设 | 文明长廊 | 人文浙江 | 全民阅读 | 理论时评 | 我们的节日 | 讲文明树新风
     
聚焦浙江  
>>更多  
· 文明祭扫倡议书
· 让乡土文化之美滋养更多人
· 如何用文化来经营一个区域?
·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 小古城,烟火气里看民主
· 中国审美,如何实现国际表达
· 绍兴全域推广光明影院
· 在之江大地续写文明新篇
文明播报  
>>更多  
· 30秒!他纵身跳入水中 救起五岁落水女童
· 舍弃价值36万蟹笼!浙江“船老大”沈华忠又救人了
· 七旬“阿鲁”既是医生也当“老娘舅”
· 宁波这位“中华慈善奖”获得者22年捐款2亿元
· 听援疆的她们说,在阿克苏所做最有意义的事
· 杭州一小学“学雷锋日”为阿克苏小伙伴圆梦
· 老人珠海旅游突发心梗,“浙医天团”接力急救
· 特殊快递背后是曾被杭州帮过的母子的心意
主题活动  
>>更多  
微信图片_20240313152102.png
19.jpg
19.png
18.jpg
zhuti.jpg
xx.jpg
   首页 > 理论时评
中小学“研学旅行”有利学生全面发展
浙江文明网     2017-01-09 10:07:36
 稿源: 浙江文明网
 编辑: 毛宁

  日前,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这能够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对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就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设想,2014年《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现在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显而易见“研学旅行”酝酿已久,现在就要付诸实施。《意见》要求将“研学旅行”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广,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的行为习惯。

  要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陶冶学生的情操,亲近科学,亲近大自然,走进历史文化,我们必须科学有效推行研学旅行,但从往年的一些经验教训看,学校必须要把好“四个关”。

  第一,把好安全出行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因个别地方中小学生曾外出活动发生交通事故,不管是教育部门,还是学校、家长都心有余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些地方甚至教育局发文索性取消中学生春游、秋游户外活动,这显然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更谈不上素质教育。如何把好安全关?除了根据《办法》提出的“建立安全责任体系”特别是交通安全与饮食安全外,学校与家长还需思考更多的举措来确保“研学旅行”学生的安全,如心理安全教育,学生穿着打扮,个性活动、拓展活动等诸多方面的安全。同时,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第二,落实经费保障关。根据《办法》的要求,研学旅行所需经费要通过家长、政府、学校、社会等途径筹集。“研学旅行”学生有多有少,时间有长有短,内容有多有少,费用依然有所不同,显然不可能完全由政府、学校全部为你买单,况且许多地方财政就不宽余,学校办公经费也紧张。学生“研学旅行”经费理所当然由家长支出,如果有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应该通过社会筹集来解决,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可以给予帮助,政府给予资助。更可行的办法,仿效德国做法,学生“研学旅行”,必须自己去打工,赚到一定经费后,方可申请出国“研学旅行”。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劳动教育与实践活动。

  第三,确保旅行资源关。学校要因地制宜,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旅行,如学生学到朱自清先生的《绿》,学校就可以组织学生到温州仙岩梅雨潭现场参观,对照文章,可以感受到朱自清先生的文笔与意境;读了《岳阳楼记》,可以组织学生到湖南岳阳楼参观,让学生感受到范仲淹的千古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表现出的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范仲淹、滕子京把国家、民族利益摆在首位,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担忧,激励学生好好学习,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学生学到一些地方教材,旅行资源就更丰富了,学校就近安排“研学旅行”,学生更易接受。

  第四,制订评价考核关。“研学旅行”绝不能看作简单的“旅游”,也不是简单地“研学”,必须在旅行中研究与学习相结合。在旅行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每次“研学旅行”之前,要制订行之有效的监督考核办法,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科学评价研学旅行的情况,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样既有教育作用,又有实践目的,确保学生实现课堂内外知识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思考、研究、探索。(陈桂芬)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江文明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B2-2008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