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浙江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门户网站 | zj.wenming.cn
中国文明网总站 | 聚焦浙江 | 文明播报 | 文明创建 | 未成年人 | 思想道德 | 文明实践 | 主题活动 | 榜样的力量 | 农村精神文明 旧版 | 邮箱 | 设为首页
宣传思想 | 文件公告 | 文化建设 | 文明长廊 | 人文浙江 | 全民阅读 | 理论时评 | 我们的节日 | 讲文明树新风
     
聚焦浙江  
>>更多  
· 如何创新讲述中华民族文明图景?
· 温州启动首场高校无偿献血活动
· 追忆捐资助学四十余载的上虞乡贤张杰
· 文明祭扫倡议书
· 让乡土文化之美滋养更多人
· 如何用文化来经营一个区域?
·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 小古城,烟火气里看民主
文明播报  
>>更多  
· 52岁滴滴司机跳桥救起4岁孩子
· 30秒!他纵身跳入水中 救起五岁落水女童
· 舍弃价值36万蟹笼!浙江“船老大”沈华忠又救人了
· 七旬“阿鲁”既是医生也当“老娘舅”
· 宁波这位“中华慈善奖”获得者22年捐款2亿元
· 听援疆的她们说,在阿克苏所做最有意义的事
· 杭州一小学“学雷锋日”为阿克苏小伙伴圆梦
· 老人珠海旅游突发心梗,“浙医天团”接力急救
主题活动  
>>更多  
微信图片_20240313152102.png
19.jpg
19.png
18.jpg
zhuti.jpg
xx.jpg
   首页 > 理论时评
生态安葬,让生命回归自然
浙江文明网     2019-04-04 14:22:21
 稿源: 浙江文明网
 编辑: 吕若禾
  326日,杭州市在钱塘江举行骨灰撒江活动,150户家庭参加,送别亲人最后一程。江葬是杭州最早推出的生态葬葬法,始于1989年,已连续举办了26次,累计有1964例骨灰撒入钱塘江。同日,台州市首届集体海葬送别仪式在椒江区原大陈船码头举行,来自台州各地的44位逝者灵骨被送归大海。(327日 《浙江在线》

  生态安葬,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行生态安葬,能够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让生命回归自然,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生态节地安葬在国外由来已久,特别是在瑞典、美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这一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绿色与简约”俨然成为殡葬新风尚。比如美国,以海葬为例,美国人将骨灰与混凝土混合后做成人工珊瑚,沉入海底,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之地。澳大利亚墨尔本所在的维多利亚州一家殡葬公司推出了一种新型墓葬法,即把棺材由原来的躺式变为直立式,以节省墓地空间。瑞士推出了“骨灰钻石”技术,即用死者骨灰中的碳制造出高品质“钻石”,这种“钻石”可佩戴在身上。此种安葬亲人的方式既可最大限度地节省空间,也可与已故亲人长相守。

  而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入土为安”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似乎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安息,生者方觉心安。这不仅是一种习俗,更寄托了对故人的无限哀思。但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的基本国情却一再提醒我们,这种安葬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导致土地资源短缺,而且增加家庭负担,特别是一些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让不少家庭苦不堪言。

  可喜的是,近些年来,随着殡葬改革的不断深入,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人们对节地生态绿色殡葬、文明节俭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越来越高,与故人作别的内涵和外延也在悄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对于已逝者,生命的真正归宿应是泥土与大地,生命的价值应是精神传承于后人,而不应拘泥于土葬这种形式。浙江等地的做法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2000418日,由浙江省民政厅及相关部门联合发起的首届浙江省骨灰植树活动,在浙江安贤园内的常青苑隆重举行,由此开启了浙江以生态、文明、绿色为概念的殡葬改革新局面。2008年,温岭市出台《倡导推行海葬树葬实施办法》,在全省率先推行海葬,10年来已有百余位逝者魂归沧海。2017年年底,温岭市再次出台通知,规定从2018年起,凡70周岁以上的温岭户籍人员,自愿实施海葬的,可在生前享受按月奖励。这是全国第一个关于生态安葬“生前享有”的政策。目前,台州的三门、临海等地也都出台了节地生态安葬“生前享有”激励机制。据民政部的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广东、广西等地节地生态安葬率提升较快。比如北京市2017年包括骨灰立体安葬、自然葬等在内的绿色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已占所有安葬方式的44%。深圳自1998年推出海葬以来,累计共36624具骨灰撒进大海;树葬自2008年开展至今,累计共 488具骨灰树葬。南京也出台多项奖补政策,大力推广节地生态安葬,除了一次性给予一定的奖补外,如果选择江葬,由政府组织江祭和江葬。上海连续11年为骨灰撒海的逝者举行公祭活动,截至2017年底,上海已累计举办了357次海葬活动,共有4万余具骨灰已撒向大海。生态安葬,既尊重了“入土为安”的中华传统文化,又遵循了低碳、环保的绿色文明殡葬理念,是一种回归自然、回归大地的安葬方式,正从原先的“大江东去”逐渐转变成为社会主流。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这是著名作家三毛的诗句,也是对包括树葬在内的生态安葬最好的写照。节地生态安葬,作为一种新型的丧葬方式,既是对绿色发展的考量,也是对“厚养薄葬”的孝义回归。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节地生态葬的行列中来,为生命的最后留下一抹绿。(应杭锋)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江文明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B2-2008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