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浙江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门户网站 | zj.wenming.cn
中国文明网总站 | 聚焦浙江 | 文明播报 | 文明创建 | 未成年人 | 思想道德 | 文明实践 | 主题活动 | 榜样的力量 | 农村精神文明 旧版 | 邮箱 | 设为首页
宣传思想 | 文件公告 | 文化建设 | 文明长廊 | 人文浙江 | 全民阅读 | 理论时评 | 我们的节日 | 讲文明树新风
     
聚焦浙江  
>>更多  
· 如何创新讲述中华民族文明图景?
· 温州启动首场高校无偿献血活动
· 追忆捐资助学四十余载的上虞乡贤张杰
· 文明祭扫倡议书
· 让乡土文化之美滋养更多人
· 如何用文化来经营一个区域?
·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 小古城,烟火气里看民主
文明播报  
>>更多  
· 52岁滴滴司机跳桥救起4岁孩子
· 30秒!他纵身跳入水中 救起五岁落水女童
· 舍弃价值36万蟹笼!浙江“船老大”沈华忠又救人了
· 七旬“阿鲁”既是医生也当“老娘舅”
· 宁波这位“中华慈善奖”获得者22年捐款2亿元
· 听援疆的她们说,在阿克苏所做最有意义的事
· 杭州一小学“学雷锋日”为阿克苏小伙伴圆梦
· 老人珠海旅游突发心梗,“浙医天团”接力急救
主题活动  
>>更多  
微信图片_20240313152102.png
19.jpg
19.png
18.jpg
zhuti.jpg
xx.jpg
   首页 > 农村精神文明
浙江渔俗记忆留海岛 文化礼堂传承弘扬海洋精神
浙江文明网     2014-04-23 09:23:27
 稿源: 浙江文明网
 编辑: 吕若禾

  “赶海弄潮是你的气派,从渔场烟波中走来,是你不朽的光彩……”自打文化礼堂建成后,普陀虾峙镇沙峧村村民就编了这首村歌,秧歌队、角鼓队、鱼灯队、舞龙队一个个冒出来。

  虾峙是个历史悠久的渔岛,流传着古老的渔俗文化,抲鱼、打渔绳等渔家绝活都被搬上了文化礼堂,昔日的渔老大争当舞台上的“主角”。

  在沙峧村文化礼堂前的小广场上,15岁的庄尚臻正跟着62岁的渔老大李亚国学补渔网,工具是梭子,呈长条状,中间挖去的部分只留下一根长针,用来绕线。庄尚臻拿着渔梭穿得一板一眼,虽然祖上都是渔民,但到了他这一辈,早已不识渔民之术了,眼前的一切对他来说新鲜得很。

  82岁的乐修鲁是村里最年长的渔老大,他在文化礼堂里收下了15岁的小徒弟陈旭升,拔网、打缆、穿梭、斩鱼羹、打结头、抖短大……这些船上劳作的技艺,他都想毫无保留地教给后辈,“阿拉的父辈祖辈都靠这些技艺为生,现在有不少技术可以用机器代替了,但这里面的文化不能断,还是要一代代传下去。”

  海洋造就了渔民豪迈广阔、劈波斩浪、勇立潮头、同舟共济的海洋精神脉络,这一精神传承也成了普陀特质的文化礼堂之“魂”。

  在文化礼堂展示长廊里,一张黑白照片特别引人注目,1977年3月8日,沙峧的“三八妇女”号渔船首航,当时19岁的陈雪春,作为船老大,带着20多名姑娘下海捕鱼,开妇女捕鱼的先河。

  近40年过去了,陈雪春和当年一起“摸海”的姐妹们一起站上了文化礼堂的舞台,成了渔俗文化的传承人,“捕鱼不容易啊,尤其对妇女来说,更辛苦。阿拉渔民下海捕鱼,靠的是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困难抗争的勇气,这些,现在的小辈们不能忘。”

  这些普陀样本的渔俗文化活动走进了渔民的心田,让海岛渔民的家园意识、村落意识得到了回归。如今,通过文化礼堂的大舞台,历史悠远的渔俗文化、吃苦耐劳的海洋精神在普陀各个渔村中继承发扬着。

  “建了文化礼堂后,村里的戾气少了,村民的笑容多了,我们村干部的群众工作都好做多了。”灵和村村支书夏海平实话实说,文化礼堂建与不建,真大不一样,村民从开始的“要我来”到后来的“我要来”,从“来过了”发展到了“还想来”。

  “文化场馆的魅力不在于场地有多大,而在于老百姓的笑声有多甜。”普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戴燕红深有感触,凝心、汇智、聚力,让普陀文化礼堂成了渔民的第二个家。

  今年,普陀区还要新增15个文化礼堂, 2017年争取达到渔农村社区全覆盖。(浙江日报记者 王婷 见习记者 宫浩 报道组 周洁)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江文明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B2-2008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