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浙江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门户网站 | zj.wenming.cn
中国文明网总站 | 聚焦浙江 | 文明播报 | 文明创建 | 未成年人 | 思想道德 | 文明实践 | 主题活动 | 榜样的力量 | 农村精神文明 旧版 | 邮箱 | 设为首页
宣传思想 | 文件公告 | 文化建设 | 文明长廊 | 人文浙江 | 全民阅读 | 理论时评 | 我们的节日 | 讲文明树新风
     
聚焦浙江  
>>更多  
· 如何创新讲述中华民族文明图景?
· 温州启动首场高校无偿献血活动
· 追忆捐资助学四十余载的上虞乡贤张杰
· 文明祭扫倡议书
· 让乡土文化之美滋养更多人
· 如何用文化来经营一个区域?
·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 小古城,烟火气里看民主
文明播报  
>>更多  
· 52岁滴滴司机跳桥救起4岁孩子
· 30秒!他纵身跳入水中 救起五岁落水女童
· 舍弃价值36万蟹笼!浙江“船老大”沈华忠又救人了
· 七旬“阿鲁”既是医生也当“老娘舅”
· 宁波这位“中华慈善奖”获得者22年捐款2亿元
· 听援疆的她们说,在阿克苏所做最有意义的事
· 杭州一小学“学雷锋日”为阿克苏小伙伴圆梦
· 老人珠海旅游突发心梗,“浙医天团”接力急救
主题活动  
>>更多  
微信图片_20240313152102.png
19.jpg
19.png
18.jpg
zhuti.jpg
xx.jpg
   首页 > 农村精神文明
扎实推进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再谱“美丽浙江 美好生活”新篇章
浙江文明网     2016-09-04 10:28:11
 稿源: 浙江文明网
 编辑: 吕若禾
  

  前些日子,笔者有幸参加了台州天台山家风家训馆落成仪式。当天,村里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不少村妇都放下手中的活,携子抱孙地来见证家风家训馆揭幕的这一刻。

  家风家训馆建设历时一年多,展馆内设家风家训馆、谱训馆、乡贤馆三个展区,其中,家风家训馆分爱、勤、砺、和、教、诚、孝、法、新九个展区,阐述农村文化的传承,全面展示天台山家风家训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家风家训馆所在的天台县赤城街道田洋陈村党支部书记张耀庭介绍,馆内现有相关文物百余件,都是由天台县博物馆专家把关估价而入驻的,目前馆内建设还在不断完善中。令人动容的是,这些文物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村民自发捐助和购买的。家风家训馆的落成,对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有利于在村里形成人人讲家风、学家风的风潮,推动文明乡风建设。

  近年来,浙江省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这一主题,致力于培养新型农民、繁荣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建设优美环境,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

  上世纪90年代,安吉县还在走“工业强县”之路,天荒坪镇余村利用良好的山林、矿山等自然资源,兴办了一批造纸、化工、建材、印染等资源消耗型和重污染型产业。作为安吉最大的石灰岩开采区,余村“靠山吃山”,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可谓“风光无限”。但这背后,却是满目疮痍的山体和严重失衡的生态。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余村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一席话,坚定了村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也激励着浙江儿女创建美丽乡村,努力恢复绿水青山的美景。

  十多年来,以湖州为代表的浙江省11个设区市始终把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抓手,大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积极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并获得了显著成效。

  就在今年8月,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湖州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刘奇葆在考察安吉余村等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后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扮靓美丽乡村、美丽中国。

  

  建设文明乡风一直是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追求目标。多年来,浙江各地坚持以移风易俗为重点,把开展乡风评议活动与解决农村社会风气问题结合起来,灵活采用表扬信、孝顺榜、功德银行、祭祖仪式、家训族规等载体形式,通过“评好人好事、评陈规陋习、评实事大事”,深入开展“乡风评议”活动,引导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花大力气解决农村社会风气方面存在的不良问题。

  近年来,宁海县秉持“以破促立、以立为本、破立并进、久久为功”的理念,着力深化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最美”基因,把陈规陋习转化为清风正气,将文明理念升华为“最美”风尚。推出完善“基础设施”方便之门、强化“乱葬乱埋”管理之门、倡导“文明丧葬”理念之门的“三扇门”实施方案,不断完善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益性墓地建设力度,规范和提升乡村墓地建设标准。同时,对联建形式的公益性墓地给予增加50%的补助,对乡镇(街道)骨灰堂每个补助5万元。持续推进“绿色殡葬”改革,着力破除乱建坟墓的传统丧葬陋习。从2003年开始,持续10多年在全县“三沿五区”范围集中开展乱建坟墓专项整治及“回头看”,平迁坟墓21万穴,青山白化现象得到彻底治理。把殡葬改革、转变群众墓葬观念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近两年来下达财政补助1800多万元,共建成生态墓地662处,绿化率达95%,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规范村级“红白理事会”的运作,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的宣传和服务作用,加强事先劝导,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更新思想观念、革除陈规陋习,促使文明节俭办丧事成为社会共识。目前,文明殡葬已普遍纳入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内容,宁海全县369个行政村基本都已建立了“红白理事会”。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以来,浙江各地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纷纷开展“光盘行动”。

  从今年8月开始,海宁市刮起了一股文明就餐新风。以餐饮店、酒店、食堂(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为重点,以餐饮企业和消费者为主要参与者,大力普及文明餐桌知识、推广文明餐桌礼仪、倡导节约用餐行为、提升行业服务品位、打造海宁餐饮文化,着力营造“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的良好社会风气。

  餐饮企业纷纷在门店入口摆设文明餐桌行动告示牌,公示四项承诺。同时,在每张餐桌摆设“文明餐桌”行动提示牌。明示菜品分量,合理搭配菜品,引导消费者“吃多少点多少、宁愿不够再加、最好不要剩下、注意科学打包,尽量避免浪费”。服务员对吃完或打包的消费者给予赞赏。对点餐吃完的餐桌,参与活动的餐饮企业以桌为单位对消费者道谢。活动还鼓励餐饮企业开展赠送小礼品、小奖品等“打包有礼”活动。

  当今,因为食物匮乏而吃不饱的问题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已经不存在,但我们依然要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方面是粮食短缺潜在风险令人忧虑的现状,一方面是随意浪费粮食的现象随处可见。构建节约型社会,不可小觑餐桌上的浪费现象,因此要采取措施加以避免和禁止。全体市民都应“从我做起”,尊重劳动,爱惜粮食,反对浪费,点餐时理智消费,合理、适量。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正,则社稷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细胞。

  诚如古语所言,家风自然会向民风辐射,民风自然会向国风延伸。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而浙江家训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即使在闭塞偏远的乡村,也随处可见“明礼重学”、“耕读传家”的古训、木匾或石刻,高悬老宅门楣。家风虽是只言片语,却以深入人心的力量,最直接、最经常地给村民以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人的言行。

  今天,浙江不断挖掘、传播、践行家风文化,并为其注入新的内涵,处处可见好家风。

  

  2014年以来,临安市用好优秀传统文化“老家底”,开展学习《钱氏家训》,培育家庭“小细胞”,形成“家家有家训、户户好家风”的良好氛围,不断优化人文“好环境”。创新开展“好家风”建设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好家风”建设的全过程,结合到“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之中,结合到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让“好家风”成为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助推器,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现实生产力。按照“访”、“评”、“晒”、“传”四个步骤,广泛发动群众寻家规、谈家风、立家训,带动群众选好、晒好优秀家风,充分发挥了好家风指引行动、凝聚合力、推动工作的作用,使好家风渗透到农村的角角落落。

  今年,临安市着手进一步传扬好家风,倡导“党员干部好家风”,让“好家风”吹进党员干部家庭;开展“家风家训伴我成长”活动,让“好家风”浸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组织“好家风”进农家乐,让诚信的理念扎根经营户心中。

  

  东阳市以“好家风建设”活动为主要载体,从阵地建设、典型培育、宣传形式、素质提升四个方面的“新”入手,引导人们立好家训树好家规,继承传统美德,树立家国情怀,以好家风促进好政风好民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充分结合当地特色,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搜集刻有家规家训的木雕板,建立中国木雕家训馆。木雕家训馆还对所有展出的名人家训附注现代文注释,方便人们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并将中华传统家庭美德用人物塑造、场景再现等形式,在馆内布置展示,让参观者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仁爱孝悌”的优秀传统文化情结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凝结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重要的道德要求和核心价值。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仙居更加注重提升人的文明素质,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把传承和发展慈孝文化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在仙居全县范围大力推进“慈孝仙居”建设,挖掘慈孝文化,树立慈孝典型,践行慈孝行为,探索慈孝保障,将“慈爱、孝敬、为善、有信”为核心的仙居人共同价值观深深烙印在50万仙居人心里,打造一个山丰、水美、人和的“中国慈孝文化之乡”。通过举办全国慈孝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海峡两岸儒学学术论坛、“社会治理与传统文化”专家咨询交流会,开展“慈孝仙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征文活动、开设慈孝大讲堂等各种形式,在顶层设计和理论层面解读了慈孝文化的精髓和传承。搜集整理仙居古代慈孝典型、慈孝文化遗迹遗存、文献资料、民俗习惯等,编印《仙居古代24孝》、《仙居当代最美人物集》、《仙居家训集》等书籍。慈孝文化在仙居普及以来,崇德向善蔚然成风,先进人物不断涌现,并荣获了第三届“浙江孝贤”先进集体。

  

  多年来,浙江省着眼构建可持续的美丽乡村建设体制机制,着眼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一以贯之,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努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扎实推进制度化建设,注重培育特色品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松阳县紧贴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紧扣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创新载体,广泛开展农村“六星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激发了广大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情,形成了户户争“六星”、家家创文明的生动局面,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促进了家风村风民风的新提升。为强化机制保障,取得实效形成长效,松阳县建立多方联动机制,落实“县级主导、乡镇主抓、村级主评、农户主创”的工作机制。健全督查考评机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以此来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嵊州目前农村留守妇女约32000余人,分布于全市463个行政村,日常基本以从事田间生产和来料家庭加工为主要经济来源。在当前农村青壮男子大多外出务工的大环境下,她们既是基层乡镇实施发展战略、推广公共服务的对象人群,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美丽乡村的主力和主角。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多的特点,嵊州市于2014年3月在下王镇成功试点组建了“村嫂”志愿服务队,并于当年9月在全市463个行政村全面推开。目前,嵊州已拥有“村嫂”志愿服务队450支、志愿者4800人,其中以文艺队伍为骨干的“村嫂”志愿队30支、志愿者800多人,在助推“五水共治”、共建美丽乡村、关注公共服务、倡导乡风文明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古有孟母三易居所择邻而处,今朝嵊州“村嫂”守望乡土护航美丽家园,成功打造了嵊州别具特色的“村嫂”志愿服务品牌。

  

  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等美丽乡村,都是浙江这片广袤大地上熠熠生辉的明珠,如何将这一颗颗明珠连点成线、串线成面,是接下来浙江在美丽乡村建设上着力的重点。浙江将推动美丽乡村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从“外在美”迈向“内在美”,从“环境美”迈向“发展美”,从“形态美”迈向“制度美”,扎实推进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谱写“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美丽浙江美好生活”的华彩篇章。(毛宁)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江文明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B2-2008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