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浙江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门户网站 | zj.wenming.cn
中国文明网总站 | 聚焦浙江 | 文明播报 | 文明创建 | 未成年人 | 思想道德 | 文明实践 | 主题活动 | 榜样的力量 | 农村精神文明 旧版 | 邮箱 | 设为首页
宣传思想 | 文件公告 | 文化建设 | 文明长廊 | 人文浙江 | 全民阅读 | 理论时评 | 我们的节日 | 讲文明树新风
     
聚焦浙江  
>>更多  
· 如何创新讲述中华民族文明图景?
· 温州启动首场高校无偿献血活动
· 追忆捐资助学四十余载的上虞乡贤张杰
· 文明祭扫倡议书
· 让乡土文化之美滋养更多人
· 如何用文化来经营一个区域?
·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 小古城,烟火气里看民主
文明播报  
>>更多  
· 52岁滴滴司机跳桥救起4岁孩子
· 30秒!他纵身跳入水中 救起五岁落水女童
· 舍弃价值36万蟹笼!浙江“船老大”沈华忠又救人了
· 七旬“阿鲁”既是医生也当“老娘舅”
· 宁波这位“中华慈善奖”获得者22年捐款2亿元
· 听援疆的她们说,在阿克苏所做最有意义的事
· 杭州一小学“学雷锋日”为阿克苏小伙伴圆梦
· 老人珠海旅游突发心梗,“浙医天团”接力急救
主题活动  
>>更多  
微信图片_20240313152102.png
19.jpg
19.png
18.jpg
zhuti.jpg
xx.jpg
   首页 > 人文浙江
木活字,活起来
浙江文明网     2014-01-07 10:33:05
 稿源: 浙江文明网
 编辑: 吕若禾

用木活字印刷族谱。 孙凛 摄

  最近,瑞安迎来了木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周年纪念日。

  活字印刷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发明者毕昇于公元11世纪使用的是泥活字,13世纪,王祯创制木活字,并在《农书》中详细作了介绍,这是有关木活字印刷术的最早文字记载。瑞安东源村王氏宗族的木活字印刷术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他们严守古法,世代相传,未曾中断,完整地保持了王祯书中的操作流程。2010年底,东源木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人欣慰的是,为了让这一文化瑰宝更好地保存下去,瑞安市不遗余力地努力着。

  今年58岁的王钏巧是浙江省木活字印刷非遗传承人,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让木活字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他认为,走市场之路是木活字发展的最好途径,同时,也应该不断推陈出新,扩大木活字的影响力。

  在他的案头,摆着很多古法装帧的纸盒,纸盒上印有“木活字——世界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字样。掀开纸盒,里面呈“田”字型摆放着四颗木活字模,刻着“步步登高”、“百年树人”等字。这是他为木活字作为旅游纪念品推广所做的尝试,已经出现在杭州等地的旅游市场。在他的刻字桌上,摆着一块精心雕刻了数月还未公开的宝贝:一块长约20厘米、宽约15厘米的雕版。与其他雕版不同的是,这块雕版的上半部分雕刻的是精美的并蒂莲花图案、双喜字及“永结同心”字样,下半部分则是用木活字雕刻的请柬,并刻有新人姓名、结婚时间、婚宴酒店等。这样别出心裁制作出来的请柬,定会令宾客啧啧称羡。这块精美的雕版在印刷完请柬后,还可以作为装饰品挂在墙上,留作永久纪念。

  推出木活字礼品只是方法之一,木活字印刷文化的发扬光大之路正在不断拓展。

  瑞安市政府每年都有资金用在木活字的保护和发展上,如举办木活字印刷技艺学习班,整理编辑《瑞安木活字印刷》,并用木活字技艺出版一批古籍等,2013年上半年,再投入800多万元人民币扩建木活字印刷展示馆。选拔木活字印刷技艺传承人,成立活字印刷协会是瑞安发展这“活化石”的又一举措。

  “木活字要留存,光靠政府重视还不够。”王钏巧说,政府这几年对传承木活字印刷的投入已经够大了,“作为传承人,我有责任有义务带徒弟,不能让老祖宗的手艺断在我们手里。”

  经过摸底调查,瑞安健在名谱师尚有10多位,但他们均年事已高,最年长的已有80多岁。

  2011年,瑞安市开元综合高级中学成为传承教学基地,专门开设了“木活字印刷术”课程,特聘王钏巧等两名传承人授课,每周两节。目前,该校已有3届学生约1200多人学习了课程。学校还根据木活字印刷的特点自编了教材,从印刷入门的背检字诀开始,让学生反复练习写反手字、篆刻等,已培养出了不少好苗子。林雨曼,一位稚气未脱的高一女生,凭着浓厚的兴趣和刻苦的练习,已初显雕刻木活字的功底,多次在省市相关比赛中折桂。近日她写有反手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文化衫,就夺走了木活字技艺大赛的一等奖。

  瑞安又举办了首次传承人收徒授艺仪式,共有11名传承人现场各收弟子两名,瑞安政府每年给每对师徒补助2.7万元,3年满师……

  瑞安木活字的新传承人已经出发。(瑞安日报记者 唐亦佳 顾国庆)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江文明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B2-2008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