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浙江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门户网站 | zj.wenming.cn
中国文明网总站 | 聚焦浙江 | 文明播报 | 文明创建 | 未成年人 | 思想道德 | 文明实践 | 主题活动 | 榜样的力量 | 农村精神文明 旧版 | 邮箱 | 设为首页
宣传思想 | 文件公告 | 文化建设 | 文明长廊 | 人文浙江 | 全民阅读 | 理论时评 | 我们的节日 | 讲文明树新风
     
聚焦浙江  
>>更多  
· 如何创新讲述中华民族文明图景?
· 温州启动首场高校无偿献血活动
· 追忆捐资助学四十余载的上虞乡贤张杰
· 文明祭扫倡议书
· 让乡土文化之美滋养更多人
· 如何用文化来经营一个区域?
·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 小古城,烟火气里看民主
文明播报  
>>更多  
· 52岁滴滴司机跳桥救起4岁孩子
· 30秒!他纵身跳入水中 救起五岁落水女童
· 舍弃价值36万蟹笼!浙江“船老大”沈华忠又救人了
· 七旬“阿鲁”既是医生也当“老娘舅”
· 宁波这位“中华慈善奖”获得者22年捐款2亿元
· 听援疆的她们说,在阿克苏所做最有意义的事
· 杭州一小学“学雷锋日”为阿克苏小伙伴圆梦
· 老人珠海旅游突发心梗,“浙医天团”接力急救
主题活动  
>>更多  
微信图片_20240313152102.png
19.jpg
19.png
18.jpg
zhuti.jpg
xx.jpg
   首页 > 人文浙江
80年前,丰子恺在课堂上讲了什么
浙江文明网     2019-05-20 09:37:07
 稿源: 浙江文明网
 编辑: 吕若禾

  “约百余人,后排无座位,均站立,如看戏然。”

  这是丰子恺先生在浙江大学上的一节艺术教育课,时间是1939年4月15日上午,他来到浙大刚满一周。

  此时的浙大,正在西迁途中,暂驻广西宜山。

  事实上,这样的课堂盛况,在1939年-1942年丰先生于浙大担任教职期间很常见。

  不仅是艺术教育课,艺术欣赏课也是如此——“教室仅容二三十人,而听者有百余人,皆溢出门外,嗷嗷待座。”

  丰先生的“教师日记”中记下了当时的一幕。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听到他的课,学校将饭厅暂作讲堂——其实,饭厅也不过是间茅草棚,其间桌凳东倒西歪。

  5月16日上午,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基础图书馆一楼,“不畏浮云遮望眼——丰子恺的浙大情缘与温州情”展开幕,将观者的视线拉回了80年前。展览由浙江大学档案馆、浙江大学图书馆、温州博物馆、温州衍园美术馆主办,持续到6月15日。

  1939年到1942年,丰子恺追随西迁的浙江大学辗转各地,先后执教于广西宜山和贵州遵义。

  受聘浙大之前,丰子恺在桂林师范任教。1939年1月2日,他从好友王星贤的信件里得知,马一浮在宜山买下一亩地和三间茅屋,请他去担任艺术讲师兼训导。

  在桂林师范举行的欢送会上,他说出了前往宜山的原因——虽是流离途中,但丰子恺依然想借此增加游历,“在我多历地方,可以增长见闻,在诸君多得师傅,亦可以集思广益”,因此,他觉得前往浙大“利己利人”。

  而1939年的浙江,“已非完土”,丰子恺的故乡石门湾遭战火涂炭,他钟爱的杭州也已面目全非。

  但浙大对丰子恺来说,有其他人不能想象的诱惑力。他称浙大为“吾之乡学”,这所大学,足以让他一解乡思。

  去宜山的路并不好走。

  从1939年2月底,丰子恺都在做准备。然而,舟车难寻。

  1939年3月16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欲行不行,今日已不知是第几次。半月以来,天天准备走,而天天不走。初则懊恼,继以忍耐,今则成为习惯,无所动心。”

  直到4月8日,丰子恺才抵达宜山。

  宜山也不太平。

  在丰子恺抵达之前,他就在日记里写下了当时报纸报道的浙大遭受轰炸的详情。

  “城外校舍,受弹八十余枚,几乎全毁。幸为星期日,学生皆出外,仅一学生受伤。”

  这一天是1939年2月5日,这则日记,丰子恺还借友人的说法,透露了抗战时期的教育特征:“今后学校、商店等一切机关,宜取动物式,不宜取植物式。”

  丰子恺对这句话进行了解释——不可在城市中固定地点,如植物之生根于地,宜取摆摊式,随时移动,如动物之来去自由也。

  在浙大任教期间,丰子恺将他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之间。

  当时的浙大师院院长请丰子恺就“初高中课程时间拟订表,及六年一贯制中学课程时间拟订表”发表意见时,丰子恺认为:音乐一小时宜改为二小时,理由是:“音乐亲和力最大,最善于统制感情,团结民族精神。抗战建国之时,尤不可忽。故宜增为始终二小时,且在事实上,较长较深之乐曲,一小时不能教完。若半途停止,过一星期再教,则学生都已忘却,重温颇为费力,一星期二次则易于教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孙雯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江文明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B2-2008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