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浙江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门户网站 | zj.wenming.cn
中国文明网总站 | 聚焦浙江 | 文明播报 | 文明创建 | 未成年人 | 思想道德 | 文明实践 | 主题活动 | 榜样的力量 | 农村精神文明 旧版 | 邮箱 | 设为首页
宣传思想 | 文件公告 | 文化建设 | 文明长廊 | 人文浙江 | 全民阅读 | 理论时评 | 我们的节日 | 讲文明树新风
     
聚焦浙江  
>>更多  
· 如何创新讲述中华民族文明图景?
· 温州启动首场高校无偿献血活动
· 追忆捐资助学四十余载的上虞乡贤张杰
· 文明祭扫倡议书
· 让乡土文化之美滋养更多人
· 如何用文化来经营一个区域?
·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 小古城,烟火气里看民主
文明播报  
>>更多  
· 52岁滴滴司机跳桥救起4岁孩子
· 30秒!他纵身跳入水中 救起五岁落水女童
· 舍弃价值36万蟹笼!浙江“船老大”沈华忠又救人了
· 七旬“阿鲁”既是医生也当“老娘舅”
· 宁波这位“中华慈善奖”获得者22年捐款2亿元
· 听援疆的她们说,在阿克苏所做最有意义的事
· 杭州一小学“学雷锋日”为阿克苏小伙伴圆梦
· 老人珠海旅游突发心梗,“浙医天团”接力急救
主题活动  
>>更多  
微信图片_20240313152102.png
19.jpg
19.png
18.jpg
zhuti.jpg
xx.jpg
   首页 > 思想道德
杭州有家修鞋店 用爱守护38年不涨价
浙江文明网     2018-09-03 09:31:01
 稿源: 浙江文明网
 编辑: 吕若禾

  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太庙社区泗水弄巷口,一间12平方米的小店里,51岁的王凤娟坐在一张小藤椅上埋头给一只鞋粘底。

  王凤娟独自经营着“朱师傅修鞋店”。朱师傅是王凤娟的丈夫朱水张,他17岁跟着哥哥从绍兴来到杭州支起一个修鞋摊。1990年朱师傅租下这个由公厕改建的店铺,把原本的路边摊变成了现在的“朱师傅修鞋店”。这一年,王凤娟嫁给了朱水张,当时的她不会想到,这个笑口常开的帅小伙有一天会因身患癌症永远地离她而去;她更没有想到,原本只是在店里打下手的她,会因为丈夫最后的那句叮嘱,一个人坚持撑起这家店。

  “继续开店,不要涨价。”2017年丈夫去世后,王凤娟把自己关在家里不肯出门,3天之后她回到店里,操作起丈夫常用的那台打磨机,一边抹眼泪一边想着丈夫临走前的这句叮嘱。

  朱师傅手艺精湛,收费低廉,38年不曾涨价,小店积累了不少老顾客。“店关了就没人帮他们修鞋了,涨价了是会伤他们心的。”王凤娟明白丈夫的心意。

  “手艺不输朱师傅”是现在很多顾客对王凤娟的评价。即使朱师傅已经不在了,许多老顾客还是认准了这儿,就算搬家了,也会拎着鞋子大老远开车过来。有一回有个老顾客和朋友在附近景区游玩,朋友的鞋跟掉了,这位老顾客立马带朋友过来找王凤娟。

  “我也是有底子的。从前店里的绞活、线活,就是我在做的,只是我清早干完活就回去烧饭,他们看不到我。”王凤娟说,也许是因为知道自己能干,丈夫对她很有信心:“你比我聪明,留住这个小店和顾客,就算不涨价也不愁没饭吃。”

  一双鞋按照破损程度,修理费用一直是1元到10元不等。不能涨价,就只能靠量多来维持生活,除了过年休息几天,王凤娟其余时间基本都蜷在这间小店埋头修鞋。王凤娟把自己的电话写在板子上放在门口,“要是出门进货了,人家也可以找到我。”有开车过来的老顾客劝王凤娟适当涨点价,“三五块的修鞋价格还不及停车费高。”但王凤娟只要想起丈夫的叮嘱,就会搪塞顾客:以后再说吧。

  一个人撑起一家店的艰难,只有王凤娟自己知道。为了保持良好通风,修鞋店里不能装空调,打磨机一运转,她就得戴上口罩。修鞋是脏活、累活,更是一门细活。早上5时,王凤娟就会来到店里,客人留下的名贵鞋子得趁这个时候来修理,“我也害怕人多的时候会分神,做坏了我赔不起。”

  因为夫妻俩多年兢兢业业,街坊邻居也对这个小店有了深厚的感情。88岁的邻居张奶奶每天中午都会来店里帮王凤娟“换班”,好让她抽空回家给儿子烧饭。店铺主人张老板则给了王凤娟一颗定心丸:“你修鞋不涨价,我租金也不涨价,这块地就归你,你安安心心做。”

  大家的帮衬给了王凤娟继续坚守的动力。“钉钉子的时候还是会有点害怕,一不小心榔头就容易砸到。”王凤娟指了指左手虎口处已经结痂的伤痕,“但是没办法,他就是对这行有感情,对老顾客有感情,我要替他守下去。”王凤娟不自觉地看了一眼店内海报里笑嘻嘻的朱师傅。

  “就这么做下去吧,大家还需要我呢。”说着王凤娟又拿起一只鞋对顾客说,“你这鞋我加固完,保证更好穿。”(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李灿)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江文明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B2-2008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