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浙江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门户网站 | zj.wenming.cn
中国文明网总站 | 聚焦浙江 | 文明播报 | 文明创建 | 未成年人 | 思想道德 | 文明实践 | 主题活动 | 榜样的力量 | 农村精神文明 旧版 | 邮箱 | 设为首页
宣传思想 | 文件公告 | 文化建设 | 文明长廊 | 人文浙江 | 全民阅读 | 理论时评 | 我们的节日 | 讲文明树新风
     
聚焦浙江  
>>更多  
· 如何创新讲述中华民族文明图景?
· 温州启动首场高校无偿献血活动
· 追忆捐资助学四十余载的上虞乡贤张杰
· 文明祭扫倡议书
· 让乡土文化之美滋养更多人
· 如何用文化来经营一个区域?
·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 小古城,烟火气里看民主
文明播报  
>>更多  
· 52岁滴滴司机跳桥救起4岁孩子
· 30秒!他纵身跳入水中 救起五岁落水女童
· 舍弃价值36万蟹笼!浙江“船老大”沈华忠又救人了
· 七旬“阿鲁”既是医生也当“老娘舅”
· 宁波这位“中华慈善奖”获得者22年捐款2亿元
· 听援疆的她们说,在阿克苏所做最有意义的事
· 杭州一小学“学雷锋日”为阿克苏小伙伴圆梦
· 老人珠海旅游突发心梗,“浙医天团”接力急救
主题活动  
>>更多  
微信图片_20240313152102.png
19.jpg
19.png
18.jpg
zhuti.jpg
xx.jpg
   首页 > 文化建设
浙江宁波鄞州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领航 无缝惠民
浙江文明网     2015-07-13 08:10:38
 稿源: 浙江文明网
 编辑: 毕真

在鄞州的宁波博物馆

  曾经,我们与鄞州“促膝长谈”,大多是在一张张全省领先的经济报表上。

  而今,这浙江东部海边一片蝶形的版图上,文化破茧成蝶,圈划出了一块无比生机勃勃的“自留地”。

  11月6日下午,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会议上,揭晓了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鄞州区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创建单位高标准通过终期验收成功入选。

  文化像支画笔,一下子把“硬邦邦”的鄞州写意了。

  22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进士第一村”、“中国教授第一村”里缓缓流淌,深厚的底蕴,是基层文化最最牢固的根基。鄞州围绕“打造质量新鄞州”,大力实施质量提升“五大战略”,其中一大战略就是文化质量提升战略,核心就是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为突破口,提升文化发展质量水平、高标准打造文化强区。

  2012年,鄞州人均公共文化经费150元,走在全国前列,“天天系列”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全省首例城乡演出院线、汽车图书馆、流动博物馆等等一大批新鲜的文化产品脱颖而出,润物细无声。

  发展:让制度领航

  家住集士港镇的张秋芬每周都要到家门口的广德湖剧院“报到”。这个看似只有乡镇级的剧院,却拥有完备而先进的舞台、音响、灯光设施,能够容纳任何专业团队演出,老百姓就像生活在城市里一样,轻松、方便看大片。

  一个剧院规模上了档次,相关的维护费用必定居高不下,粗粗预计,一年至少需要500万元。

  “鄞州即将建成的乡镇影剧院还有不少,绝不能让运营成本高的‘通病’影响了这么好的惠民载体。”经过多次调研,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沈剑波抛出了大胆的设想——参照电影院线模式,请城市里的专业演出公司来管理、运作乡镇影剧院。委托管理后,镇政府只需支付少量的运营补贴即可,而这笔补贴还将同时转化为公益文化卡,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任何一个地区的公共财力、物力都是有限的,如何引导和鼓励好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练就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儿,鄞州拿捏得恰到好处。

  华茂美术馆、宁波明贝堂中医药博物馆、它山石雕博物馆……鄞州23座民间博物馆各有千秋,七成以上都是由民间资本兴建,集聚民资10余亿元,它们的诞生,令鄞州的博物馆人均拥有量超过发达国家水平。

  吸引民间力量,需要制度领航。

  近年来,鄞州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引导和鼓励,有效破解了有限的公共财力、物力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形成了政府财政、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互动、开放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也形成了投资建设型、活动运作型、设施运作型、社团服务型、无偿捐赠型、设施共享型、冠名赞助型、义工服务型和自办分享型等9种参与模式,几乎涵盖了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新一届区委、区政府提出大力实施文化质量提升战略,对照标准、提速建设,从软件和硬件着手,安排和推进了100多个重点文化项目。这一系列工作,从战略层面、制度层面保障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系统性、连贯性。

  2008年鄞州区在全国率先出台鼓励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政策,涉及资金补助、用地保障、人员配备等多项扶持措施,对免费和低价收费的博物馆,按参观人数、展览次数和规模等级给予补贴,建民办博物馆最高可补助400万元。

  今年鄞州区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公共文化活动实施办法》等新政策,扩大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和外延。目前已借助社会力量成功举办了梁祝爱情节、城市音乐节、迪斯尼动漫节、青少年才艺大赛等大型文化活动。

  活力:让创新助力

  提起创新,人们往往和技术创新联系在一起。其实,创新不一定必须与技术有关。比如,“怎么解决老百姓看戏难”的问题,就需要创新。

  鄞州人摆脱了传统送戏下乡的套路,自办了舞台。

  在2009年“天天演”项目启动之初,“文化大餐采购目录”下发到基层,百姓按需“点菜”,演出单位凭单“送餐上门”,鄞州开启了一条特色的文化惠民创新之路。绝大部分“天天演”免费面向群众,遍及城乡市镇,每年每村至少有1~2场,不仅有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越剧、甬剧,还有绍剧、瓯剧、魔术、杂技、歌舞等形式。

  从此,不用跑到北京上海的大剧院,鄞州百姓坐在家门口照样可以和“二度梅”、“浙江骄傲”获得者吴凤花、“文华奖”得主王君安及京剧翁国生等大腕零距离接触,可以亲睹福建芳华越剧团和杭州越剧院的演出。

  登上舞台的除了浙江曲艺杂技团、上海越剧院等大牌单位,还有下应甬剧团、嵩江越剧团这样的“草根”剧团。从“送演出”到“搭舞台”,“天天演”实现了服务理念和模式的突破与创新。每年经评估定级区内上等级的优秀业余文艺团队被纳入当年的“天天演”采购名单,每场演出可获得3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演出补贴。

  经过近5年的成长,“天天演”已演出4025场,惠及民众437万余人次,遍及全区23个镇乡(街道),覆盖镇村(社区)率达95%。

  像这样,鄞州区一系列创新式的文化产品推动基层文化走向繁茂。

  为提升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鄞州陆续推出了文化直通车、汽车图书馆、漂流书库、流动电影院、流动文艺讲师团等创新载体,每年至少赴基层送图书30000册、送电影5000场、送演出1000场、送培训辅导250次、送讲座30场、送展览20期。

  鄞州区今年还开始再次系统整合了分散的文化资源,推出十大“天天系列”基层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意在建立活力充沛的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机制,全方位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网络,让“天天365,欢乐在鄞州”成为常态。全区千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384.78平方米。区、镇、村三级联动,固定、流动、虚拟设施三方并进,形成了覆盖城乡的文化设施“十五分钟文化服务圈”。群众对鄞州区公共文化活动的满意率为88.7%。

  参与:让无缝惠民

  每个月的26日,“汽车图书馆”都会如期而至宁波江友电子有限公司,为这里和周边企业的员工办理借还书。

  打开这辆白色中巴车车门,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迷你图书馆,一下子展现在读者眼前。“这一车有2000多本书,还有借还书系统、投影仪和无线网络。”图书管理员说,汽车图书馆最近又增加了“菜谱”功能,能更好地满足大家的预约要求。

  汽车图书馆在这里停留两个小时后,就要奔赴下一个站点。在鄞州,这样的停靠站一共有63个,包括山区学校、民营企业和更多的乡村社区。按照要求,流动图书馆每天至少要“停”两个站点,而且整月无休。“因为要确保按时把书送到基层读者的手中。”管理员说。

  几年来,汽车图书馆已经2117次上门服务,接待读者近10万人次,借阅了近13万册图书。

  汽车图书馆等各种流动文化设施在鄞州还有很多,常年在鄞州大地的角角落落流转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城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向基层的延伸,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到农家的最后一公里。

  在鄞州,一些不可能流动起来的文化资源,也送到了百姓家门口。

  “中国陶瓷文化”、“瓷器品种分类”、“瓷器收藏误区”……今年5月初,一块块图文并茂、制作精美的展板,牢牢吸引了横溪正始中学学生们的目光。这是鄞州“流动博物馆”开进校园的一个镜头。

  “真品文物运输、外展有损坏和丢失的风险,流动博物馆的‘展品’多以宣传展板、仿制文物为主,这样更便于运输。”2009年,鄞州区率先在宁波市提出了这一创新概念。

  而不论是汽车图书馆、流动博物馆,还是流动电影院、网上名人馆,这些不断在鄞州诞生的新鲜事物,其核心要义都不外乎一个——就是将公共文化设施的概念不断创新、不断拓展、不断丰富,从而更好地让老百姓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福音。

  从气势恢宏的区文化艺术中心到各镇乡(街道)星罗棋布的影剧院,从载体丰富的流动文化设施到五花八门的文化网站,这种“固定设施+流动设施+虚拟设施”的有机融合模式,成为鄞州实现公共文化惠民又一坚实的硬件基础。

  “天乃蝶之家,地乃蝶之灵,云乃蝶之裳,花乃蝶之魂,但为君之故,翩翩舞到今……”鄞州是梁祝化蝶的所在,1346平方公里的土地浓缩在一张地图上,正好是一只展翅的彩蝶。因为文化,这里蝶舞群飞,满眼春光;因为文化,这里诗书耕读,弦歌不辍。(浙江日报)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江文明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B2-2008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