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 聚焦浙江 | 文明播报 | 文明创建 | 未成年人 | 思想道德 | 志愿服务 | 主题活动 | 榜样的力量 | 农村精神文明 旧版 | 邮箱 | 设为首页
地方文明网站 | 宣传思想 | 文件公告 | 文化建设 | 文明长廊 | 人文浙江 | 全民阅读 | 理论时评 | 我们的节日 | 讲文明树新风
     
   首页 > 文明播报
杭城流浪人员,领到暖心衣被
浙江文明网     2017-12-20 10:22:38
 稿源: 浙江文明网
 编辑: 毛宁

救助流浪人员。 图片来源:浙江日报 张健钰 摄

  气温渐降,路上的行人裹上了厚厚的冬装。但在城市的一些角落里,仍有部分流浪人员。12月18日晚,记者跟随杭州市救助站的夜巡队员们,一起走上街头。

  晚上8时,气温降至4摄氏度,记者与夜巡队员一起出发,第一站是上城区清泰立交桥。桥下的停车场是不少流浪人员的居所。一路上,夜巡队员介绍说,为确保流浪人员温暖过冬,11月3日开始,杭州市救助站除白天地毯式巡查之外,还根据气温变化增加了每周3至5次的夜间巡查。各辖区也有救助小分队参与巡查。12月1日至12月19日,杭州市救助站共参与街面巡查17次,站外劝导57人,来站求助人员共248人。

  很快,救助车行至停车场入口处,3名巡查人员搬下大包救助物资。记者看到,每个救助包里都装着保暖内衣裤、大衣等全套御寒服装,一床床崭新的棉被,以及面包、泡面等应急食物。

  巡查员方均志从事救助工作十余年,对城区流浪人员情况熟稔于心。这次巡查,他见到了不少“老面孔”。凛冽寒风中,他打着手电筒四处搜寻,在停车场的边角处看了一眼说:“这是重庆来的方大哥,40多岁了。”此刻,为抵御风寒,方大哥整个人蜷在被窝里,两侧漏风的栅栏被他用纸板和被单小心围起。

  “方大哥,这几天气温低,我们给你带了一包御寒的棉衣棉裤,别冻着了。”方均志俯下身轻声说,又起身接过一床新棉被盖在他身上。方大哥探出头,露出穿着薄毛衣的半个身子。露宿的方大哥1997年来杭州打工,曾经是个水电师傅。“以前自己租房子住,2010年脑部受了伤,之后就没有工地肯要我了。”方大哥说,随后的7年,他都在杭州捡破烂为生,与家人断了联系,没再回过家。

  短短一个小时,巡查队在停车场内发现了6名流浪汉。因前些天巡查队已经来添过物资,不少人盖的被褥还算厚实。这些流浪人员大多在杭州生活多年,不少有身体残障或积劳成疾,很难找到工作,以捡破烂或乞讨为生。“一般来说,对于露宿街头的流浪人员我们主张劝离。如果愿意回家就去救助站住一晚,第二天我们免费提供返乡的车票。”方均志说,但令他们为难的是,很多流浪人员因为顾虑颜面,不愿意返乡。车上的物资就是为了帮助他们在街头抵御严寒,防止发生冻死、冻伤事件。

  每到寒冬酷暑,流浪人员的生活就成为救助人员心头的大事。今年寒冬来临前,省民政厅部署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明确各地完善应急救助机制,主动发现有需求的困难群众,建立救助站24小时值守制度。近日,杭州市救助管理办又召开专项救助会议,公布了53个临时避寒点。

  晚上10时许,救助车行至浙一医院附近,白天已有巡查人员发现,医院门口有流浪人员寄存的包裹,判断有人在此过夜。我们赶到后,果然见到两名流浪人员正在纸板上铺设被褥,准备休息。救助人员为他们添了厚棉被和食品等物资。

  “快过年了,你想回家吗?我们可以免费帮你买票送你回家。”每次救助,巡查队员们总会这样询问流浪人员。尽管很多流浪人员都拒绝这种帮助,但方均志心里清楚,其实不是不想,“寒冬腊月,谁不想回家过年?”(浙江日报记者 黄珍珍 黄兆轶 通讯员 张健钰)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地方文明网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我要投稿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江文明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B2-2008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