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浙江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门户网站 | zj.wenming.cn
中国文明网总站 | 聚焦浙江 | 文明播报 | 文明创建 | 未成年人 | 思想道德 | 文明实践 | 主题活动 | 榜样的力量 | 农村精神文明 旧版 | 邮箱 | 设为首页
宣传思想 | 文件公告 | 文化建设 | 文明长廊 | 人文浙江 | 全民阅读 | 理论时评 | 我们的节日 | 讲文明树新风
     
聚焦浙江  
>>更多  
· 如何创新讲述中华民族文明图景?
· 温州启动首场高校无偿献血活动
· 追忆捐资助学四十余载的上虞乡贤张杰
· 文明祭扫倡议书
· 让乡土文化之美滋养更多人
· 如何用文化来经营一个区域?
·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 小古城,烟火气里看民主
文明播报  
>>更多  
· 52岁滴滴司机跳桥救起4岁孩子
· 30秒!他纵身跳入水中 救起五岁落水女童
· 舍弃价值36万蟹笼!浙江“船老大”沈华忠又救人了
· 七旬“阿鲁”既是医生也当“老娘舅”
· 宁波这位“中华慈善奖”获得者22年捐款2亿元
· 听援疆的她们说,在阿克苏所做最有意义的事
· 杭州一小学“学雷锋日”为阿克苏小伙伴圆梦
· 老人珠海旅游突发心梗,“浙医天团”接力急救
主题活动  
>>更多  
微信图片_20240313152102.png
19.jpg
19.png
18.jpg
zhuti.jpg
xx.jpg
   首页 > 文明创建
小商品之都义乌来了“洋协管”
义乌基层派出所请来外商参与城市治理
浙江文明网     2016-12-14 10:12:45
 稿源: 浙江文明网
 编辑: 毛宁

洋协管员正在帮忙检查护照。 图片来源:浙江日报 王荐斐 摄

  义乌市稠城派出所的辖区内,常住着来自数十个国家的3000多名境外人员。语言不通、文化不同、风俗各异,这给当地的社会管理带来了难题。

  一支在今年组建,由20多名在义乌经商的外国人组成的“洋协管队”的出现,给派出所提供很多帮助。他们会讲多国语言,深谙中国文化,擅长介绍沟通……一入夜,洋协管员们手套红袖章,奔忙在义乌的大街小巷,帮助警方做护照、签证等例行巡检。既节省了警力还让来华的客商倍感亲近,找到了家的感觉。

  近日,记者跟着洋协管,一起上街做了一次例行巡检。

  “洋娘舅”会讲义乌话

  “我叫阿酷,不是裤子的‘裤’哦!”13日晚上6时,在义乌经商已经10年的巴基斯坦商人阿酷,准时来到义乌市稠城派出所报到,如今的他已经能讲一口流利的义乌话。“准备完毕,随时可以出发!”人高马大的阿酷熟练地套上治安巡检的红袖章,向大家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引来了一阵欢笑声。

  13日晚,阿酷和巴基斯坦老乡阿吉、土耳其商人奥兹坎,要配合稠城派出所的协管队员们在商贸区、三挺路一带对境外人员进行例行检查。在稠城派出所辖管的这批区域内生活着3000多名境外人员,这个数字超过了省内一些地级市的外籍人员总数。“走在路上的老外比中国人都多。”派出所民警季军雄说。

  来到霓虹灯闪烁的商贸区,街上是各种肤色的外国客商。阿酷和一名协警拦下了一名黑人小伙,阿酷先给对方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用英语和对方熟练地交流起来,“兄弟,你来自哪里,请出示一下护照和签证。”

  黑人小伙被突如其来的拥抱逗笑了,“兄弟,你是翻译官吗?”

  阿酷和协警检查完这位尼日利亚小伙的护照、签证没有问题,指着红袖章说,“不,我是义乌的协管员。谢谢配合,祝你在义乌有一段愉快之旅。遇到什么难题,可以找我们咨询。”

  对每一个停下来检查的外籍人员,阿酷都“标配”一个拥抱,然后把护照签证交由协警,一一仔细检查核对。阿酷说给每一个人拥抱是希望他们到义乌能有家的感觉。他18岁时就来到义乌经商,自己是在这片开放包容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如今事业有成,阿酷很感谢义乌这个开放包容的城市。

  “做生意很不容易,特别是刚到这里,有很多地方需要熟悉。”阿酷说很多外商初到义乌,会忘了去辖区派出所登记,从而造成麻烦。同时,外国人在义乌经商有很多便利的措施,但是一些人不知道怎么去申请办理。阿酷会在检查的间隙给他们一一介绍。

  “红袖章”巧解大难题

  协管员上街巡检查看外籍人士的护照、签证,是稠城派出所日常要做的一项繁琐却重要的工作。但这项工作让不少上了年纪的协管队员犯难,普通话都讲不标准,更别说是英语、阿拉伯语了,“只会‘哈罗’、‘嗨’……之后就得找翻译了。”老协警喻志军说。

  前两年,为了补强警力,解决语言难题,派出所专门招进了两名小年轻。一个会英语,一个会西班牙语,但是在实际的检查出警巡查,与老外交流,不仅仅是多个翻译那么简单。“有些境外人员会比较抗拒,有隔阂,检查交流起来很费劲。”西班牙语专业的协管员许颖说,“那时,一晚上都查不了几个人,效率很低。”

  今年初,经过审核挑选,当地组织起了这支由20多名老外组成的洋协管队。他们的出现,让这个问题不再难。

  街道的另一边,印度客商正在和一名协警比划着什么,越讲越着急。这位印度客商口音浓重,协警只听了个大概,大意是丢了手机。另一位洋协管阿吉及时赶了过去,两三句话就把这位印度客商的情绪稳定了下来。

  原来,这名印度客商的手机丢在了出租车上,上面有一些重要的信息,他很着急。阿吉帮忙和派出所沟通,民警联系上了当时的出租车,并要求把手机送回。这下印度客商吃了定心丸,握着民警的手紧紧不肯放,连声道谢。

  巴基斯坦人在义乌帮助印度人解决了难题,这样的外籍志愿者帮助外籍客商的故事经常在义乌上演。

  “新义乌”有了归属感

  虽然没有一点报酬,纯粹是志愿活动,土耳其“洋协管”奥兹坎还是乐此不疲参与其中。奥兹坎在义乌拥有三家餐厅,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他说自己醉心于中国文化,希望通过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帮助外来客商的同时,能向他们介绍中国文化,让他们能尽快的适应中国生活。

  “和气生财”是奥兹坎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我们大家来义乌都是为了做生意赚钱的,不是来找麻烦的。”奥兹坎说,“义乌为大家提供了这么好的交易平台,应该和睦相处好好珍惜,合法诚信的做好交易。”

  因为诚信经营,生意成功,奥兹坎在义乌老外商圈中颇有威望。在巡检过程中,不少老外在奥兹坎的协调之下,很快出示了相关的证件,做好了登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奥兹坎最近学习的另一个中国格言。奥兹坎在巡检和外国商人交谈时,总是提醒,“在中国做生意,希大家学会换位思考,互相理解,合法经营。”

  “参加协管队的老外本身就是驻义乌外商,他们对签证、商贸等各个环节都比较熟悉。他们上街巡检更是一种政策的宣传。”义乌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洋协管员既增加了警方的巡检效率,也为相关涉外政策做了柔性的宣传。(浙江日报记者 施力维 龚望平 通讯员 陈锦青 沈一凡)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江文明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B2-2008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