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浙江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门户网站 | zj.wenming.cn
中国文明网总站 | 聚焦浙江 | 文明播报 | 文明创建 | 未成年人 | 思想道德 | 文明实践 | 主题活动 | 榜样的力量 | 农村精神文明 旧版 | 邮箱 | 设为首页
宣传思想 | 文件公告 | 文化建设 | 文明长廊 | 人文浙江 | 全民阅读 | 理论时评 | 我们的节日 | 讲文明树新风
     
聚焦浙江  
>>更多  
· 如何创新讲述中华民族文明图景?
· 温州启动首场高校无偿献血活动
· 追忆捐资助学四十余载的上虞乡贤张杰
· 文明祭扫倡议书
· 让乡土文化之美滋养更多人
· 如何用文化来经营一个区域?
·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 小古城,烟火气里看民主
文明播报  
>>更多  
· 52岁滴滴司机跳桥救起4岁孩子
· 30秒!他纵身跳入水中 救起五岁落水女童
· 舍弃价值36万蟹笼!浙江“船老大”沈华忠又救人了
· 七旬“阿鲁”既是医生也当“老娘舅”
· 宁波这位“中华慈善奖”获得者22年捐款2亿元
· 听援疆的她们说,在阿克苏所做最有意义的事
· 杭州一小学“学雷锋日”为阿克苏小伙伴圆梦
· 老人珠海旅游突发心梗,“浙医天团”接力急救
主题活动  
>>更多  
微信图片_20240313152102.png
19.jpg
19.png
18.jpg
zhuti.jpg
xx.jpg
   首页 > 聚焦浙江
龙图腾,寄托多少幸福祈盼
浙江文明网     2012-06-04 12:36:39
 稿源: 钱江晚报
 编辑: 金 妍

  龙年祈福,少不了拿龙做文章。舞龙的、捏龙的、制作各种龙型工艺品的……一条条活灵活现的“龙”身上,寄托着大家对新年的美好愿望和幸福期盼。

 

  长兴百叶龙,好一出江南大戏

 

  柏建斌

 

  荷花,荷叶,彩蝶,蜻蜓……舞台上正展现的江南荷塘美景,眨眼间风云变幻,两条彩龙突然跃出水面……这是著名的长兴民间舞蹈《百叶龙》中的典型场景。

  “其他地方的舞龙,都是一开场就有一条条龙出现在大家面前,但长兴百叶龙完全不一样。”民间艺人杨斌这样说。

  杨斌三十出头,是长兴某百叶龙队的龙头队员,同时还兼任教练职责。像这样的“百叶龙”表演队在长兴目前共有九支,“九条龙”活跃在城乡各地的演艺活动中。

  百叶龙设计独特,制作精湛,堪称江南一绝。整条百叶龙的各个部位都具双重性质,既是龙躯龙头又是荷花。

  杨斌说:仅龙头的制作,就有130多道工序、需要80多种材料。龙的眼睛制作难度更大,龙眼要有神,且开闭自如,眼珠还得能转动。龙鳞由900多片粉红色花瓣缀结,龙躯长16米,由81朵斗大荷花分9段层层连结而成,每段9朵荷花,每朵要用63片布或透明的双条彩绉制成的花瓣叠成。而龙尾因为在舞蹈时要变成蝴蝶,制作工艺要求也很高。

  《百叶龙》的由来——

  相传很久以前,长兴天平村里有个荷花塘,边上住着两户人家,一家有个儿子叫百叶,一家有个女儿叫荷花。百叶和荷花两小无猜,长大后结为夫妇,相亲相爱。后来,荷花生下个儿子,腋下有龙鳞,人们都说是龙种。这可气坏了族长,他抢走荷花,杀死百叶,还举刀砍向孩子,孩子化作小龙腾空而起……

  此后,每逢干旱,小龙就来耕云播雨,天平村年年五谷丰登。村民为感激小龙,就从池塘中采来荷花,精心制作了一条龙,取其父名,称为百叶龙。每逢新春佳节,村民便舞龙赛灯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新中国成立前,这条《百叶龙》已失传几十年。1957年,天平村农民在浙江省群众艺术馆协助下,对“百叶龙”进行了加工改编,演出获得成功。这条龙从乡里舞到县里,一直舞进了首都北京。

 

  塘栖“米塑”龙,好看好玩还好吃

 

  朱杨健

 

  正月初三,余杭塘栖的黄阿姨忙了一下午,做出四条小龙,可把孩子们给馋坏了。是的,我可没写错,因为这龙确确实实可以吃,而且吃起来糯而不粘,味道好极了。

  龙是用糯米粉捏出来的。黄阿姨说,这手艺叫做“米塑”,逢年过节,塘栖人都会用“米”做各种东西,既能吃又能玩,孩子大人都喜欢,而且寓意特别好。

  黄阿姨从小就开始跟着妈妈学做“米塑”:“我今年都66岁啦,做这个做了半个多世纪,还是没做厌,还特别高兴,因为一做这个就意味着今天是个好日子。”

  四条龙放在蒸笼里,盖子一揭开,蒸气一阵阵上来,特别像腾云驾雾,而且黄阿姨做出来的龙威武中带着一点俏皮和可爱,谁见了都爱不释手。除了做了四条龙,黄阿姨还顺带做了好些小金鱼、小狗狗,让孩子们拿去玩去了,这可是纯天然的“玩具”,吃进肚子里都不怕呢!

  对了,忘记介绍了,黄阿姨名叫黄芳珠,是余杭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塘栖茧园习俗)代表性传承人。

  这个“塘栖茧园习俗”指的就是做上面那些可爱的食品,也叫做“米塑”。现在不大有年轻人愿意静下心来捏糯米粉做东西,黄阿姨担心这项手艺会慢慢失传,她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能来学做“米塑”,也欢迎大家去她那里学手艺。(感谢读者杜师傅提供新闻线索)

  “米塑”的由来——

  其实,不仅是过年,像造房子上梁、结婚喜酒、娃娃满月等等,老底子余杭家家户户都要做米塑,骑在马上的蚕花娘娘、爬在桑叶上的大龙蚕、一捆捆丝束以及蚕茧,还有元宝、石榴果……都做得惟妙惟肖,精致可爱。

  每样东西都是有说法的。塘栖人种桑养蚕,做蚕花娘娘和大龙蚕是希望真正的蚕也能长得白白胖胖;而那些堆得小山似的“元宝”叫做“上梁元宝”,在上梁时由工匠从上面抛下来,然后由围观的人去抢,为的是讨个彩头;石榴呢,老话说“石榴花开千粒籽,子子孙孙做状元……”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江文明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B2-2008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