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浙江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门户网站 | zj.wenming.cn
中国文明网总站 | 聚焦浙江 | 文明播报 | 文明创建 | 未成年人 | 思想道德 | 文明实践 | 主题活动 | 榜样的力量 | 农村精神文明 旧版 | 邮箱 | 设为首页
宣传思想 | 文件公告 | 文化建设 | 文明长廊 | 人文浙江 | 全民阅读 | 理论时评 | 我们的节日 | 讲文明树新风
     
聚焦浙江  
>>更多  
· 文明祭扫倡议书
· 让乡土文化之美滋养更多人
· 如何用文化来经营一个区域?
·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 小古城,烟火气里看民主
· 中国审美,如何实现国际表达
· 绍兴全域推广光明影院
· 在之江大地续写文明新篇
文明播报  
>>更多  
· 30秒!他纵身跳入水中 救起五岁落水女童
· 舍弃价值36万蟹笼!浙江“船老大”沈华忠又救人了
· 七旬“阿鲁”既是医生也当“老娘舅”
· 宁波这位“中华慈善奖”获得者22年捐款2亿元
· 听援疆的她们说,在阿克苏所做最有意义的事
· 杭州一小学“学雷锋日”为阿克苏小伙伴圆梦
· 老人珠海旅游突发心梗,“浙医天团”接力急救
· 特殊快递背后是曾被杭州帮过的母子的心意
主题活动  
>>更多  
微信图片_20240313152102.png
19.jpg
19.png
18.jpg
zhuti.jpg
xx.jpg
   首页 > 聚焦浙江
和合文化 文明台州的时代魅力
浙江文明网     2018-03-21 11:12:35
 稿源: 浙江文明网
 编辑: 吕若禾

  源远流长,有一种文化纵横中华文化发展的全过程;

  百家争鸣,有一种文化普遍受到各派思想家的推崇;

  春华秋实,有一种文化历经数千年而弦歌不辍;

  这就是和合文化。

  《之江新语》中指出,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这其中的精髓之一。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

  台州是中华和合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台州和合文化是中华和合文化的典型范例和鲜活样本。台州提出建设“和合圣地”,传承和发扬和合文化,为同心共筑中国梦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

  2017年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长期深受和合文化滋润的台州,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殊荣。

  同年12月27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布公告,正式命名台州为“中国和合文化之乡”,并在天台县建立“中国和合文化传承基地”。

  一

  “和”指的是和谐、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汇合、融合、联合等。“和合”,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的自我和谐”。

  溯起源,和合文化历史悠久。

  从甲骨文、金文就可见其发端,殷周时,和与合是单一概念,尚未联用。先秦时期,《国语·郑语》中“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首次出现“和合”,契之所以能流芳史册,就在于他能和合五教。

  看发展,和合文化海纳百川。

  “和”、“合”联用,强调了矛盾的事物中和谐与协调的重要性,普遍受到各派思想家的推崇和重视。比如,孔子创立的儒学就是对殷周时代礼乐文明的“和合”。又如,在台州这片山海之间,中国佛教第一个本土化宗派“天台宗”、道教重要宗派“南宗”先后发祥,佛宗道源享誉海内外,南宋高僧济公受到释道二教的熏染,以“无我利他”为宗旨带给社会和乐。正是在和合思想的推动下,儒、释、道三教互融共生、传承不绝,绵绵千载。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化是“和合”的产物。

  而台州,在和合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

  在唐朝,我国最早的“白话”诗人寒山在天台山隐居数十年,他与拾得和尚交好,两人一起吟诗作对,与世无争,纵情山水。寒山、拾得后来演变为古代的神仙,被民间奉为和合二仙。至清代雍正年间,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和合二仙从此名扬天下,成为中华和合文化的象征。

  

  “‘和合’是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生命之所在。”

  “中国文化的伟大之处,乃在最能调和,使冲突之各方兼容并包,共存并处,相互调济。”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东西,即中国传统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对和合文化,历代名家有数不清的精彩论述。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

  和合文化的魅力,无远弗届。

  犹记得,“义新欧”、中亚班列(义乌-阿富汗)打开发展格局,跨境电商开辟“网上丝绸之路”,在全球价值链中找到更高坐标;犹记得,台州人传承和合文化和“丝路精神”,创造和发展了世人瞩目“台州模式”。台州起步于股份合作制,蕴含“合作”特质;发展于兴办市场,蕴含“汇合”特质;繁荣于对外开放,蕴含“融合”特质;升华于创业创新,蕴含“和实”特质;得益于政府推动,蕴含“合力”特质。

  以历史为纵轴,以地域为横轴,和合文化始终以其兼容并包、多元开放、和而不同的特性,助力于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

  和合文化的根系,遍布华夏大地的灵魂肌理。

  在台州尤其如此。改革开放以来,台州领风气之先,以民营经济先发引领区域经济蓬勃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台州现象”。波澜壮阔的发展背后,蕴藏着和合包容的中国密码。

  活力之城,和合之励。台州是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规下工业增加值增幅领跑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台州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完美协奏,构建市场与政府良性互动关系,以“四张清单一张网”规范政府行为,以充沛的制度供给让市场活力充分释放。

  创新之城,和合之利。台州是吃改革饭长大的。以建设国家级小微金改创新试验区为契机,台州探索创造多个全国“第一”;积极创新“小资本对接大项目,大资本服务小企业”发展模式,发布“台九条”激发民间资本涌流……发展更富新时代特色的“台州模式”。

  文明之城,和合之德。5年来,台州财政民生投入1465亿元,年均增长16.9%。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国字号称号落户台州。台州“最美”现象从风景变为风尚,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心灵罗盘,凝聚起崇德向善、砥砺奋斗的强大力量。

  在历史的峰回路转中,总有一种不懈进取、和合圆融的精神穿越时空,一脉相承,让台州至今仍秉承着包容创新、大气和谐、崇尚气节的精神。

  和合文化,已成为台州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台州人文化自信的内在归属和底气所在。

  

  不止为中国谋,亦为世界谋,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和合圣地”,打造产业和兴、生态和美、社会和睦、身心和谐的城市特质,努力把台州建设成为“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中华和合文化的标志地、传播地、示范地。

  新方位,激发新担当。台州正昂首阔步,砥砺前行,以源自实践探索的宝贵真知,为世界提供中国梦的台州样本。

  海陆和合,全面布局海洋经济。五年来,台州湾、三门湾、乐清湾“三湾联动”格局加速形成,台州被列为全省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成30平方公里核心区块,一个产城融合、高品质的产业集聚和对外合作大平台已经形成;头门港建成,金台铁路和沿海高速全面推进,杭绍台铁路动工,让台州的集疏运体系日益完善。

  城乡和合,坚守绿色发展之道。仙居的绿色发展“春意盎然”、三门的小海鲜“鲜甜味美”……2016年,台州5个县(市、区)建成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五水共治”获省首批“大禹鼎”,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全部达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行政村基本覆盖;台州还成为全国“环境治理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四个城市之一。

  “两富”和合,构建幸福品质家园。作为深受和合文化滋养的台州,和合人文精神已经融入到全社会各行各业,为治国理政提供台州经验、鲜活样本。温岭的民主恳谈、天台的村级民主决策五步法等,都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无不包含着和合的因子。目前,台州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038个,累计建成数居全省第一,并建成一批和合书院、和合书吧、和合公园、和合之路。

  台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认为,建设“和合圣地”,是加快市域融合、增强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是凝聚核心价值、涵育台州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讲好台州故事、提升台州形象的实践路径。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根植和合文化的肥沃土壤,“和合之花”已在台州遍地盛开。

  四

  如何建设“和合圣地”,讲好台州故事、提升台州形象、重塑台州自信?

  构建话语体系,打造和合文化研究和传播高地。台州全面深入挖掘历史文脉,举办和合文化节、《和合文化百场讲坛》巡演;高水平开展理论研究,聘请全国各地专家学者成立“和合文化”理论研究顾问团、创意设计顾问团;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提升对外传播影响力,讲好台州和合故事。

  构建标志体系,打造和合文化展示高地。台州依托和合文化历史底蕴,建设中华和合圣地文化地标,整理修复文化遗产,推进和合设施建设,开展和合标识设计,充分展现城市的和合文化特色。

  构建标准体系,打造和合文化传承高地。台州以天台县为试点,探索建立示范区创建标准,同步编制台州和合指数,制定社会公共规则,让和合理念在台州蔚然成风。

  构建产业体系,打造和合文化创新高地。台州培育和合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和合文化旅游产业,构建以“和合之旅”为核心的台州全域旅游品牌体系;发展和合文化影视产业,打响台州和合文化演艺品牌。

  构建知行体系,打造和合文化实践高地。台州加强教育普及,把和合文化纳入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嵌入经济模式、融入社会治理,推动“和合文化”生活化、大众化。

  到2018年,台州将初步完成和合文化传承发展试点工作,形成阶段性成果;到2020年,使台州“和合圣地”品牌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到2030年,和合文化根植台州,与城市深入融合,其传播力、影响力更加广泛深远,台州真正成为中华和合文化的标志地、传播地、示范地,享誉中外的“和合圣地”。

  和合文化的灯塔照亮征程,奋斗为桨,信仰为帆,台州凝心聚力,拉高标杆,争先进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台州的力量。

  和合之力看台州 

  制造奇迹:民营经济再创辉煌 

  2017年11月中旬,吉利控股和美国一家飞行汽车公司举行签约仪式。这是继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宝腾汽车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莲花等项目之后再“出海”,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全球布局。李书福曾在一公开场合发表感言:“吉利一直践行‘全球型企业文化’建设,核心特点是尊重、适应、包容与融合,最终目标是达到合作共赢,实现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成功。”

  台州人李书福的感言,透露的是台州企业家群体的鲜明印记:务实而兼融,和合而创新。“台州有个老总,普通话说得尚不纯熟,却跑到德国收购了两家公司!”走访时,听到这样颇具反差的评价,不禁心生好奇:这是位怎样的企业家,所领导的又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在杰克集团的办公室,向企业家阮福德抛出了心中的疑惑。阮福德用一个“和合锦囊”作解答:正是和而不同。

  阮福德所在的杰克集团,像众多台州的民营经济企业一样,起步于小作坊、个体户。企业紧紧咬住缝纫机这一实业,苦练内家功。前些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蓄势已久的杰克逆流而上,一举并购德国的两家知名企业——“奔马”与“拓卡”。尤其是“奔马”,其地位犹如“奔驰”之于国际汽车业。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两国文化差异,局面一时难以打开。”阮福德回忆,前往德国企业的中国员工并不受待见。有能力收购,还要有能力管理。阮福德把整个德国管理团队请到中国,登长城、游故宫、逛北京、看杰克,隔阂消除,认同增强;德国公司在待遇和福利上,一直保持不变。

  “和合锦囊”让杰克在世界舞台上长袖善舞,国际化经营渐入佳境,双方项目互相融合,各取所长。2017年秋天,台州作为东道主举办“中德工业城市联盟”第四次全体大会,杰克的“和合”故事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以李书福、阮福德为代表的台州企业家,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台州大地掀起并购收购的旋风。以对德合作为例,德国在台州共有投资项目22个,总投资1.58亿美元。台州也有12个项目在德投资,中方投资额达5840万美元。

  发端于天台山的和合文化,化作“台州智慧与方案”,回答着时代之问。如何进一步释放民营投资的活力?如何打破投资领域的隐性壁垒?台州所推出的“PPP”模式,其精髓正是“和合文化”创新和再生。台州市发改委投资处相关工作人员说:“我们探索出台PPP新政,意图打破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让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相互借力,从而扩大有效投资。”

  如今,“和合”二字如同沙沙春雨,无声地滋润着台州广袤的大地。拥抱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台州企业家舍弃野蛮生长的粗放模式,与脏乱差的“三合一”生产环境告别,入驻小微创业园。今年,黄岩陆续实施11个小微企业园建设,总占地795亩,预计投资23.85亿元,企业家们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抱团、相融,再度扬帆。

  脚步遍布世界各地的台州商人,正以商会为枢纽和绳结,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发展,一个叫响祖国大地的台州商帮队伍已然成型。紧抱在一起向外发展,紧抱在一起回家投资,借着“大抓项目年”的契机,台州企业家拧成一股和合之力,共同擦亮“制造之都”的金名片。今年以来,台州上市企业在资本市场蔚然成风,以海正、华海、天铁等企业抱团构筑成台州板块,在医疗、高铁领域占据重要的行业地位。

  和合之风看台州 

  清正本色:良政善治凝心聚力 

  作为和合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蕴含着和谐、合作等思想的和合文化,早已浸润在台州人的历史记忆和社会实践中,成为台州人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一部分。

  因此,民风正、政风清、社风谐,一直以来都是台州的一个鲜明特点。尤其是近年来,一系列来自基层的社会治理生动实践,无不体现着台州文化的和合因子——

  去年,温岭基层协商民主样本——温岭民主恳谈迎来了“成年礼”。自1999年破土以来,它已走过了整整18个年头,这个包含了政府决策协商、预算协商、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基层协商民主样本在社会变迁中渐成体系,发育成熟。专家认为,温岭民主恳谈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动微观主体能动性,提高村民、市民主体参与感的具体实践,对于推动政府改革具有促进作用,具有可推广、可上升到政策制度层面的潜质和价值。

  从2005年开始,天台探索实施了“民主提案、民主议案、民主表决、创业承诺、监督实施”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决策“五步法”,被评为全省组织工作创新奖,并被省委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四项长效机制之一在全省发文推广。它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落实到每个环节,村务大事该干什么、该怎么干,都由群众说了算。

  早在1984年,台州市就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了党组织;1988年,椒江成为全国市、县级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单位之一。台州的党代会常任制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为全国党建工作作出了重要的有益探索。

  去年初,仙居根据实际情况,在村级换届结束后立即在全县村一级开展“和合好班子”创建,提高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打造基层铁军,有力有效推进全县重点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基层社会稳定。

  目前,台州正积极探索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融入“和合文化”,用和合理念和机制营造和合的社会氛围,解决社会矛盾,将和合文化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夯实执政的基层基础。

  台州还积极挖掘和合文化中的廉洁因子,加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打造和合政风。前年底,台州市结合“两学一做”专题教育,组织开展了一场“弘扬和合文化、加强党性修养”活动,陆续开展举办了台州市和合文化与党性修养研讨会,《和合文化与党性修养》书籍编撰,以及一台以“和合之光”为主题的廉政文艺主题演出等活动,从文化角度为全市党员干部构筑了一条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与此同时,台州市纪委以常态化作风巡查机制为抓手,坚持高频次检查、高刚性执纪、高密度通报,驰而不息严纠四风,确保这股和合之风,在台州劲吹不息。近5年,全市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400多起,处理党员干部1900多人,其中给予纪律处分600多人,工作力度连续多年全省领先。

  和合之德看台州 

  文明典范:最美现象蔚然成风 

  2017年11月17日,以仙居好人戴杏芬为原型改编拍摄的电影《一辈子的姐弟》在全国院线陆续上映。

  乐善好施的戴杏芬,24年前遇到3名流浪的少年,尽绵薄之力接济,其中一名少年成为大老板,找到“戴姐姐”赠予百万酬劳时,却被婉拒了。一个是施恩不图报,一个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他们的道德互动,迸发出闪耀的和合光辉。

  这对姐弟的故事,是台州建设和合圣地的一个鲜活注解。

  临海东塍镇东溪单村登上了全国中学教材的大雅之堂——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的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本收入东溪单村设立“孝心基金”,对孝顺老人的晚辈给予表彰的案例;仙居通过慈孝文化挖掘、典型培树、行为践行等开展“慈孝仙居”创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013年底被命名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天台举办慈孝“囡节”传承和合家风;路桥“乡村十礼”在全区蔚然成风,尤其是敬老礼等礼仪得到了广泛推行,获得省宣传思想文化创新奖,在全省进行推广……

  这背后,是饱蘸了和合文化的光阴之笔,一笔一笔勾勒,一层一层渲染,润物细无声地在每个台州人身上烙下了和合的印记,凝聚成台州独特的城市气质。

  日前,台州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近年来,台州人的社会文明素养显著提升,“最美”现象蔚然成风。

  斑马线上,你减速刹车,我点赞快走,文明礼让从风景成为风尚;餐桌上,人人争做“光盘侠”,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了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文化礼堂里,丝竹管弦声不绝,乡间文艺爱好者不断涌现;和合书院里,“和合之声”悠然流转,在全市开展的“和合文化百场讲坛”定期宣讲传统儒学、和合文化、旅游经济及文艺娱乐等知识,面对全民公益开放。

  日前,2017天台山和合文化论坛举行,全新落成的“和合圣地碑”在天台县和合小镇内揭幕,自此和合文化有了新的文化地标。

  随时代而行,和合文化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和合,是圆融与和谐。台州连续举办三届中国网络正能量一江山论坛,构筑网上网下同心圆;创新“百姓事大家讲”理论宣讲模式,让百姓担当主角,开展宣讲7800多场次;创新推进“手机党课”新模式,被央视新闻联播、中宣部等宣传推广;实施“发动乡贤建文化”工程,鼓励引导他们参与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黄岩区“乡村大使”宣讲团还获评“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和合,是坚毅和进取。在大陈岛垦荒人建设下,昔日那个荒草披野、地雷散布、废墟处处、台风肆虐的无人岛变成了沃野千里、田畴似锦、楼高路阔的“东海明珠”,而垦荒精神也在继续传承着。

  和合,是包容与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台州人白手起家,用勤劳和智慧成就了一番又一番事业,走出了李书福等一批知名企业家。有120多万的台州商人活跃在世界各地,总投资超千亿元。

  ……

  和合之人,和合之德。

  和合文化,正是喊响“我是台州人”的底气所在。

  和合之城看台州都市魅力:诚信包容活力无限

  每座城市都有属于它自己的脉搏,一呼一吸之间,向着世界传递着独有的律动。而台州这座城市就用“和合”二字,诉说着它的一切。

  在台州,人与人之间特别讲究那一份“诚信和合”。

  为了凑医药费救治妻子,三门农民梅光汗曾挨家挨户借钱,而从10多年前开始,他又一一上门还清债务,其中最少的一笔只有两毛钱;黄岩人马礼森身患“渐冻症”,为治病举债十五六万元,但拿到10万元保险赔偿金时,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偿还债务;玉环年逾古稀的王小先,为了还给儿子治病借的46万元,整整努力了7年多,最终一分不少地还清……

  这就是台州人骨子里的信念,诚信已经融入他们的骨血,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诚信,同时也成就了台州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直到走在全国前列,成就举世瞩目“民营经济的台州现象”。

  这座城用诚信立业,乡贤回归创业、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份子,用自己的汗水建设着这个新家园。同样,这座城市也在努力回馈着每一位居民。

  去年7月,台州创新实施“健康一卡通”项目,“一卡就诊、脱卡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切实在解决就医难的问题上迈出了一大步。目前有63家医院已开通,年底前在“三区两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和其他县级公立医院实现,计划到2018年实现全市覆盖,积极打造智慧医疗的“台州样板”。截至今年9月底,台州市户籍人口医保参保覆盖率达98.02%,为百姓“病有所医”提供了有效保障。

  针对“就医难”的问题,直指问题中心,破解难题;针对师资不均的问题,开展“走读”模式,促进教育公平;针对交通环境问题,多管齐下,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台州建设落下的每一笔,都是为了让这座城市更加和谐、包容、自信、开放。

  “和合”因子,早已渗透在台州的血脉之中,在这里的人们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和合魅力与活力。

  如今,台州正在大力赶超发展,全面扛起新一轮发展的使命担当。台州根据自身定位,从“山、海、水、城”入手,做好“山”的文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好“水”的文章,把活水引到我们城市来;做好“海”的文章,向东开发一江山岛、大陈岛;做好“城”的文章,保护该保护的,打破该打破的,让城市发展更加和谐,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

  金台铁路、沿海高速、中央通道、杭绍台高速、杭绍台铁路、市域铁路S1线等项目正在建设……未来的台州,将是一座四通八达的“要塞”。“酒香也怕巷子深”,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台州通过书记市长牵线搭桥,去港澳进行旅游推荐,拓展台州旅游的港澳市场,打响台州全域旅游品牌,促进台州入境旅游发展。未来,台州将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展示“和合圣地”的城市魅力。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静望这座“和合之城”,迎面拂来“温润和气”,置身其中,轻歌曼舞、散步聊天、无忧嬉戏,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有“和合”的影子。

  时光流转不停,“和合”,已成为台州的城市符号,更是这座城市深处的那一份涵养!

  和合之美看台州

  宜居样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清晨5点多,台州和合公园里,黑天鹅、白鹭、丝光椋鸟都还在沉眠中,当地知名摄影师储伏龙背着长枪短炮已经就位。“最近每天日出和日落都来报到,想拍下深秋时节最美的和合公园,记录人和自然的和谐之美。”

  储伏龙在公园旁高楼林立的中央商务区工作,在这里拍过万鸟群飞的壮观景象,也拍过黑天鹅生宝宝的温馨画面,目睹跑步、骑行、武术、瑜伽等各类健身运动在公园陆续集结,见证了和合公园从一片荒芜的杂草地演变为鸟类的栖息地、市民的自然乐园。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合,台州除了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更重要的是台州各级党委、政府对自然不可撼动的保护力度。就像温岭,开展了以“环境大整治、习惯大变革”为内容的“环境革命”,以空前的力度将“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多城同创”、交通治堵这五项工作结合在一起,重拳出击,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无违建先进市”创建,勇夺“大禹鼎”,并获得省“清三河”达标市称号。

  类似温岭一样的环境变革在台州遍地开花。去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表彰台州市为全国环境治理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四个城市之一,为全省唯一入选城市。

  抬头仰望“台州蓝”,低头俯瞰水萦绕,美丽的家园得来不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不再是一句口号。

  眼下正是橙黄橘绿时,在有千年柑橘种植史的黄岩区凤洋村,当地村民利用垃圾分类,把可腐烂垃圾发酵处理成有机肥,给橘树施肥,口感更佳。仙居创造性地提出“人畜分离”,把猪鸭鸡等家禽统一养殖在白墙黛瓦的“仙猪公寓”内,也成了乡村的美丽风景。

  人与自然的和合之美,台州体现在当下,也将贯彻到未来。

  每年台风季,台州都是被影响的前沿阵地,强降雨带来的城市内涝令人困扰。但在台州湾集聚区,人们惊喜地发现,那里没有积水也没有内涝,同时地表水水质常年维持在Ⅳ类以上,这些得益于2015年开建的“海绵城市”。

  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透水铺装……台州湾集聚区借力“海绵小区”“海绵厂区”“海绵公园”“海绵道路”等建设,同步展开雨水综合利用、市政管网工程、公园广场及河道沟渠、洪涝预警信息监测平台等工程布局,今后势必成为一座以水为灵魂、宜居宜业的“生态水城”。

  新城生机勃勃,旧城悠然自得,这是台州的目标。台州出炉了全国首部城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在全市发起建筑的绿色革命,将绿色建筑作为刚性要求纳入土地出让、项目审批、房产销售等环节。作为全国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之一,台州提出,通过城市设计,确立融江南水乡、海派风格、和合文化、时代元素为一体的城市风貌。

  展望未来,台州市规划局规划管理处副处长金嘉娴信心十足地说:“未来,台州的城市与山、水、林、田、湖、海、湿地有机融合,身处城区每一处,人们都将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浙江日报)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江文明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B2-2008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