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浙江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门户网站 | zj.wenming.cn
中国文明网总站 | 聚焦浙江 | 文明播报 | 文明创建 | 未成年人 | 思想道德 | 文明实践 | 主题活动 | 榜样的力量 | 农村精神文明 旧版 | 邮箱 | 设为首页
宣传思想 | 文件公告 | 文化建设 | 文明长廊 | 人文浙江 | 全民阅读 | 理论时评 | 我们的节日 | 讲文明树新风
     
聚焦浙江  
>>更多  
· 如何创新讲述中华民族文明图景?
· 温州启动首场高校无偿献血活动
· 追忆捐资助学四十余载的上虞乡贤张杰
· 文明祭扫倡议书
· 让乡土文化之美滋养更多人
· 如何用文化来经营一个区域?
·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 小古城,烟火气里看民主
文明播报  
>>更多  
· 52岁滴滴司机跳桥救起4岁孩子
· 30秒!他纵身跳入水中 救起五岁落水女童
· 舍弃价值36万蟹笼!浙江“船老大”沈华忠又救人了
· 七旬“阿鲁”既是医生也当“老娘舅”
· 宁波这位“中华慈善奖”获得者22年捐款2亿元
· 听援疆的她们说,在阿克苏所做最有意义的事
· 杭州一小学“学雷锋日”为阿克苏小伙伴圆梦
· 老人珠海旅游突发心梗,“浙医天团”接力急救
主题活动  
>>更多  
微信图片_20240313152102.png
19.jpg
19.png
18.jpg
zhuti.jpg
xx.jpg
   首页 > 聚焦浙江
浙江:六道题,探求乡村振兴之路
浙江文明网     2018-10-18 11:25:02
 稿源: 浙江文明网
 编辑: 吕若禾

  你的目光所至,是我的关切所在;你的心声民意,有我倾听传递。即日起,浙江省政协办公厅和钱江晚报联合推出“同心桥”专栏。

  这里,是汇聚同心、筑梦新时代的窗口——我们聚焦党政关心、委员关注、群众关切;

  这里,是连接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的桥梁——我们反映民声、凝聚共识、汇集力量。

  我们想用这座“同心桥”,架起连接政协和群众的通道,绘就凝聚共识的同心圆。

  我们,在桥上等着你。

  10月16日、17日,浙江省政协召开十二届四次常委会议,“乡村振兴”是这个会场的主题词。

  秋风吹动案头的书页,翻动间闪现的是一组组让浙江人为之兴奋的数据:浙江人在占全国1.3%的耕地资源上创造了全国3%的农业增加值;浙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06.2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浙江的脚步从未停歇。

  如何记住乡愁,又如何留住文化,如何让钱袋更鼓,如何让青山更绿?围绕“全力打开‘两山’转化通道,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省建设”,省政协这次常委会议上,就此开展了专题协商。

  正如省政协主席葛慧君昨天在这次常委会议闭幕会上所说:服务助推乡村振兴示范省建设,是广大政协委员写好“委员作业”的重要平台。

  这次常委会议上,省政协用35份调研报告,上交了这份特殊的“作业”。这是政协委员们用自己的脚板走出的路、看到的问题、问出的计。

  ●推进城乡区域协调,打开城乡一体通道。

  如何留住“乡愁”,推进城乡一体化,需要拓宽视野回答好“怎么看”,更要以实干担当来书写好“怎么干”。

  在16日的分组讨论中,就有多位委员提到了“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比如在基层农村,医生数量缺、医生留不下,这都是客观存在的现象。而留在基层的医生无论是量还是质,都无法满足目前日益增长的乡村医疗需求。

  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就是这次政协委员给出建议中特别提到的一点——除了扎实推进城乡医联体建设,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还有重点解决农村教师的待遇提高和“城乡同步课堂”建设问题,这些,都是瞄准“病根”开出的“药方”。

  ●护好护美绿水青山,打开生态红利通道。

  如果说,持续系统推进农村生态保护和修复、深入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这些建议是委员们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硬件关注,“提升乡村特色风貌”则是委员们心底留住乡愁的深切情怀。

  分组讨论会上,多位委员提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问题,认为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做强地域特色,不搞千村一面。省政协委员、衢州市政协主席吴国升建议,乡村振兴、乡村建设一定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要综合‘山、水、林、田、路、房’,通盘考虑、全域谋划乡村建设规划、村庄布点规划编制,推进多规融合,防止规划打架。”在委员们的建议中,打造更多富有浙江地域特色的民居村,或许是留住乡愁的一张“情感牌”。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开美丽经济通道。

  “丽水山耕”“嘉田四季”“三衢味”……在委员们的眼中,这些颇有名气的浙江特色农产品,是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一个缩影。而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成了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会议上,主讲人、省政协副主席孙景淼在“浙江政协·崇学讲坛”上提到的“千岛湖一条鱼”,引起了委员们的兴趣和议论。“养鱼捕鱼是一产,生产罐头鱼等是二产,大家来千岛湖吃鱼是三产,铺好宣纸,把鱼往上一放成了一幅鱼拓画,把鱼变成文化产品是四产……”一条鱼,游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前景的无限遐想和可能。

  产业融合发展,要防止同质化现象。在分组讨论中,有委员提出,目前,有的地方乡村旅游项目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应该结合各地的特点,做好产业发展规划。

  ●激发乡村文化活力,打开文明互惠通道。

  “乡村之美,形在山水,神在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大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力度……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精神之魂”。

  “我建议恢复中小学生的‘农忙假’……”昨天的大会现场,省政协常委、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珂的即席发言话音未落,便引起了委员们的共鸣。会后,王珂对钱报记者说,他是桐乡人,从小在运河边长大,至今还能回忆起与小伙伴一起在农忙假期捡稻穗、采桑叶、挖番薯的场景。在王珂看来,这不仅仅是分享丰收的喜悦,更是难以抹去的乡愁。王珂说,恢复“农忙假”的意义,是重新让孩子们亲近农村,认识农村,通过田间地头,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感受“粒粒皆辛苦”的朴素道理,激发他们对农村的热爱。

  留住乡村记忆,是不少委员的共同心声。在前期走访二三十个古村落过程中,省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潘海生更加意识到,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守护好古村落的文化之魂,让那一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深沉呼唤不仅是吟叹,更是现实。

  在调研乡村文化礼堂时,兰溪市诸葛镇厚伦方村的文化礼堂给省政协常委、文史委副主任童健留下了深刻印象——礼堂的一面墙上装着大镜子和把杆,变成了村里的“舞蹈室”。“我们不只会跳广场舞,我们也喜欢练瑜伽、练舞蹈。”村支书一席话让他感触很深:送文化下乡,要形式多样更要内涵丰富,真正对接、满足农民的需求。

  ●突出乡村组织振兴,打开乡村善治通道。

  要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省建设,乡村治理的“短板”同样不能忽视。针对短板,委员们也一一开出了针对性的“药方”——深入推进农村“头雁工程”,培养适应乡村振兴要求的带头人;实施农村“雏雁计划”,继续鼓励原籍地大学生回村任职;推进“三治结合”在乡村落地,让盆景变风景……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打开要素保障通道。

  偌大的房子里,只住着老人小孩,空荡荡冷清清。部分农村空心化现象明显、乡村发展人才紧缺,要素制约成为发展的瓶颈。这也引起了委员们的深切关注和讨论。支持人才“上山下乡”;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委员们的真知灼见,也为打破要素制约瓶颈提供了借鉴。(钱江晚报记者 陈欣 张彧 蓝震 詹程开/文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江文明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B2-2008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