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浙江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门户网站 | zj.wenming.cn
中国文明网总站 | 聚焦浙江 | 文明播报 | 文明创建 | 未成年人 | 思想道德 | 文明实践 | 主题活动 | 榜样的力量 | 农村精神文明 旧版 | 邮箱 | 设为首页
宣传思想 | 文件公告 | 文化建设 | 文明长廊 | 人文浙江 | 全民阅读 | 理论时评 | 我们的节日 | 讲文明树新风
     
聚焦浙江  
>>更多  
· 如何创新讲述中华民族文明图景?
· 温州启动首场高校无偿献血活动
· 追忆捐资助学四十余载的上虞乡贤张杰
· 文明祭扫倡议书
· 让乡土文化之美滋养更多人
· 如何用文化来经营一个区域?
·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 小古城,烟火气里看民主
文明播报  
>>更多  
· 52岁滴滴司机跳桥救起4岁孩子
· 30秒!他纵身跳入水中 救起五岁落水女童
· 舍弃价值36万蟹笼!浙江“船老大”沈华忠又救人了
· 七旬“阿鲁”既是医生也当“老娘舅”
· 宁波这位“中华慈善奖”获得者22年捐款2亿元
· 听援疆的她们说,在阿克苏所做最有意义的事
· 杭州一小学“学雷锋日”为阿克苏小伙伴圆梦
· 老人珠海旅游突发心梗,“浙医天团”接力急救
主题活动  
>>更多  
微信图片_20240313152102.png
19.jpg
19.png
18.jpg
zhuti.jpg
xx.jpg
   首页 > 聚焦浙江 > 头条
杭州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良好的文明风尚更展现别样精彩
——一条斑马线上看城市文明
浙江文明网     2016-08-25 11:05:57
 稿源: 浙江文明网
 编辑: 毛宁

  编者按: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创新活力之城,既充满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也拥有面向世界的宽广视野。G20杭州峰会将呈现给世界一份别样的精彩。

  如果说,悠长的历史给予了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么如今吹拂在大街小巷的文明新风,则给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散发活力与包容,向世界展现着这个东方“天堂”的和谐之美。让我们走近杭城的一条斑马线,去品味在那里发生的文明礼仪点滴故事。

在西湖断桥边的斑马线前,车子纷纷停下,让路人先行通过。 图片来源:浙江日报 魏志阳 摄
8月19日,在西湖断桥边的斑马线上,行人在礼让车辆前快步通过。 图片来源:浙江日报 杨晓轩 摄

 

  一花一世界。城市里的一草一木、一角一景,看似微不足道,却能体现这座城市的品位。

  700多年前,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远涉重洋来到杭州,曾发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的惊叹。700多年后的今天,如果这位著名商旅家能乘坐“时光隧道”再次光临杭州,他一定会流连这里的另一道风景——文明礼让。

  在杭州西湖景区北山街的断桥东口,有一条10多米长的斑马线。它很普通,因为它只是杭城众多斑马线中的一员;它又很特殊,因为它见证着西湖的绰约风姿,倾听着海内外宾客的欢声笑语,也为一座城市标注着文明刻度。

  斑马线上最美风景:

  文明礼让的杭州探索

  夏日的一个下午,记者来到断桥。西湖景区游人如织,北山街上车来车往,一切秩序井然。

  断桥东口的斑马线洁白醒目。没有信号灯,没有交警督促,每每有路人过斑马线,来往车辆会自觉减速停下。这份无声的温馨,也传递给了游览西湖的各国游客:一位瘦高的金发小伙过马路,对着斑马线旁等候的公交车司机报以友善的微笑。

  裘一隽是杭州市交警支队景区大队岳坟中队白沙岗组岗长,这条斑马线正处于他的管辖范围。

  “在这里执勤,经常可以看到让人感动的场景。”裘一隽说,比如7月一个双休日的中午,他在附近路口指挥交通,远远发现斑马线上出现“险情”: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伯,独自坐着电动轮椅想过马路。当时,过往车辆很多,老人挪挪停停。裘一隽正想跑去帮忙,只见一辆公交车在斑马线前稳稳停住,司机打开车门后,和一名交通协管员一同推着老人过马路。过一会儿,老人的家属才匆匆赶来,连连道谢。原来,他们从河南来杭州游玩,亲属去上洗手间,老伯心急自己想过马路。

  在裘一隽看来,斑马线是生命线,也是反映一座城市文明素养的刻度线。

  事实上,保障斑马线前礼让,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颇费思量”。如美国的交通法规明确规定,各种机动车辆行驶到设有“stop”标示牌的十字路口前要停一下,在认定四周没有行人可以安全通过时方可行驶。在英国,过马路有两种方式,在设有交通灯的斑马线,车来到斑马线处自然会停下让行人先行;在设有手控按钮式交通灯的斑马线,需要行人自行按下手控按钮,等候红灯变绿灯才可通行。

  而在地球这一端的杭州,一场有关“文明礼让”的探索和实践拉开了序幕。

  首先行动的是杭州市的公交系统,他们对广大公交车司机礼让斑马线的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每名司机都要遵守“三二一”礼让行人操作法:看到斑马线上的行人,30米外就要松开油门减速;20米外车速减到每小时15公里;10米内必须停车,并把文明礼让与职工考核挂钩。

  59岁的张伟民是杭州市公交一分公司7路公交车司机,断桥东口的斑马线是他每天的必经之路。每次开车接近斑马线,他总是先减速再礼让,就像在与一位熟稔的老朋友打招呼。“礼让斑马线能不能坚持?”曾经,他有疑问。但现在,疑问早已烟消云散。“很多时间,我们礼让行人,行人也会对我们笑笑或竖起大拇指。我知道,他们是在说,杭州的司机素质真高!”张伟民说。

  礼仪风尚蔚然成风:

  东方古城的现代气质

  56岁的朱鸿是西湖志愿者服务总队365微笑服务队队长,每逢双休日或节假日,她都会来到断桥开展志愿服务,就像上班一般准时。这个习惯,她已坚持了十几年。

  早在10年前,她就开始观察斑马线前的礼让情况。“我学的是会计专业,经常和数字打交道。从去年5月起,双休日我都在断桥东口的斑马线前,记录车辆礼让行人的次数。”她说,双休日和节假日,每小时从斑马线上通过的车辆大约是140辆。最初时,每辆公交车都能做到礼让行人,超过八成的出租车会自觉停下,但只有个位数的私家车能主动让行。而现在,绝大多数的私家车都能做到主动礼让行人。

  在朱鸿关注这个现象的同时,城市的管理者也在孜孜不倦地探索。2009年,杭州市提出了“礼让斑马线”的理念——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从交通的管理者和参与者入手,制定《杭州市打造交通文明示范城市三年规划》,明确了“文明出行,杭州先行”的目标。2010年3月,杭州市文明委正式将“礼让斑马线”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

  杭州的上万名公交司机首先作出表率,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广大出租车和公务车等紧跟行动,“礼让斑马线”活动由点到面,在全市的“公”字头的车辆中迅速推开。随后,杭州10万户家庭签订文明出行公约,使更多的私家车也逐渐养成了文明礼让的良好习惯。文明出行的良好风尚不仅在杭州主城区蔚然成风,更在所辖各县市日渐远播,“礼让斑马线”在全社会全面推开。

  这些年,杭州的机动车虽然多了,但路却更顺畅了,交通参与者的行为也更文明了。这里有一组来自杭州交警部门的数据:2015年,杭州市共发生因人行横道不停车让行的一般事故同比2009年减少了59起,下降48.36%。今年以来,在杭州交警岳坟中队辖区没有发生一起因人行横道不停车让行的伤人事故。而2015年度杭州市民公共文明指数显示,驾车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率达到85.914%。

  “以前,我们在电视或网上经常看到,国外的车辆礼让行人做得很好。这方面,杭州越来越有国际范儿了!”裘一隽说。

  司机礼让行人点赞:

  彼此包容的和谐环境

  今年3月1日,《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浙江省首次将斑马线上礼让行人等文明行为规范列入地方性法规。事实上,放眼全球,把“礼让斑马线”写入法律法规不乏先例,比如新加坡、日本等国都将部分道德规范变为了法律规范。

  如今,在断桥东口的斑马线附近,杭州交警部门装上了先进的“电子警察抓拍系统”。有行人走进斑马线边缘,“电子警察”就会通过感应图像,分析出行人即将过马路的轨迹。此时,如果有汽车驶入这条轨迹,“电子警察”就会记录汽车经过斑马线的全过程。同时,这段视频也会自动存入后台计算机,列入“涉嫌未在斑马线礼让行人”名单。

  裘一隽认为,通过法律规范制约并不是目的,而是希望更多的人能主动加入文明出行的队伍。

  “多年的坚持也证明了一条,公交车礼让行人,会让行人心怀感谢和敬意,更加主动遵守交通法规。”朱鸿还记得,有一次她在斑马线前服务,看到一名8岁的女孩和母亲过马路时主动停下来让车辆先过。“我告诉小女孩,在杭州斑马线上汽车会礼让行人。没想到,女孩对我说,开车也很辛苦,我们行人也应该让让汽车。”朱鸿说,母女俩在路边站了一会儿,等车辆相对少时才过马路。

  司机在斑马线前一脚刹车,传递着一种人文精神;而行人的一个微笑和点赞,则体现出一种和谐融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场景习以为常,构成了杭州这座城市特殊的文化内涵。

  “G20峰会在杭州举办,各国嘉宾不仅会看这里的经济社会发展、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底蕴,也会观察这座城市的精神风貌。要把‘礼让斑马线’打造成为杭州展现文明城市风采、展示G20峰会举办地风姿的风景线。”杭州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浙江日报记者 翁浩浩 通讯员 谢晓颖)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江文明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B2-2008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