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浙江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门户网站 | zj.wenming.cn
中国文明网总站 | 聚焦浙江 | 文明播报 | 文明创建 | 未成年人 | 思想道德 | 文明实践 | 主题活动 | 榜样的力量 | 农村精神文明 旧版 | 邮箱 | 设为首页
宣传思想 | 文件公告 | 文化建设 | 文明长廊 | 人文浙江 | 全民阅读 | 理论时评 | 我们的节日 | 讲文明树新风
     
聚焦浙江  
>>更多  
· 如何创新讲述中华民族文明图景?
· 温州启动首场高校无偿献血活动
· 追忆捐资助学四十余载的上虞乡贤张杰
· 文明祭扫倡议书
· 让乡土文化之美滋养更多人
· 如何用文化来经营一个区域?
·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 小古城,烟火气里看民主
文明播报  
>>更多  
· 52岁滴滴司机跳桥救起4岁孩子
· 30秒!他纵身跳入水中 救起五岁落水女童
· 舍弃价值36万蟹笼!浙江“船老大”沈华忠又救人了
· 七旬“阿鲁”既是医生也当“老娘舅”
· 宁波这位“中华慈善奖”获得者22年捐款2亿元
· 听援疆的她们说,在阿克苏所做最有意义的事
· 杭州一小学“学雷锋日”为阿克苏小伙伴圆梦
· 老人珠海旅游突发心梗,“浙医天团”接力急救
主题活动  
>>更多  
微信图片_20240313152102.png
19.jpg
19.png
18.jpg
zhuti.jpg
xx.jpg
   首页 > 聚焦浙江 > 头条
乡村振兴联盟的启示
浙江文明网     2018-05-16 09:28:26
 稿源: 浙江文明网
 编辑: 吕若禾

  打破旧有的思维模式,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无疑是乡村振兴浙闽边界联盟给大家留下的宝贵启示。希望未来有更多地方能有类似探索,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有益经验。

  近日,分别属于浙江、福建四个县的13个乡镇,坐在一张桌子边,结成了乡村振兴浙闽边界联盟。这种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抱团发展的新模式可谓是一种创举。

  该联盟包括浙江的庆元县和福建的政和县、松溪县、寿宁县等四县13个乡镇。这13个乡镇山水相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方言相似,可以说结成联盟有很好的地缘基础。此外,这些乡镇都坐落于大山深处,生态环境良好、产业布局相近,但体量都不大,都存在边界纠纷调解难、村级规划难、产业发展难等问题。良好的地缘基础,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又相似,这给结成联盟创造了前提条件。

  在国内,像这样的乡镇其实并不少,能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结成联盟的却不多。因为边界的管理向来是个老大难问题,如果地处山区,更是难上加难,比如交通不便、执法力量薄弱、两地协调困难等,都容易给彼此合作带来隔阂。而这13个乡镇能突破困境、走到一起,可见相关部门是动了脑子、下了决心的。

  那这13个乡镇为什么能把这件事办成?除了共享地缘优势和面临共同挑战外,最重要的是这些乡镇的管理者都对乡村振兴这个宏大命题有着深刻的理解,对自己管理的乡镇的发展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强烈的使命感。这些才是让大家最终坐到一起的黏合剂。

  联盟的成立可以看作一个重要节点,说明彼此已经达成了共识,接下来就是怎么干了。这13个乡镇的老百姓能否最终得到实惠?之前面临的问题能否真正得到解决?这个联盟能否成为其他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本、为其他地方提供有益借鉴?最后都落在这3个字上:如何干。

  紧紧抓住乡村振兴这个“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从成立之初,联盟就被冠以“乡村振兴”之名,可见13个乡镇的管理者在这一点上已达成明确共识,接下来联盟所有的工作都要紧扣这个主题、围绕这个中心。

  发挥比较优势,抱团发展。国际贸易之所以能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就是因为各国资源禀赋、产业分工不同。以我所长,补他所短,方能实现多赢。同理,这个联盟中的各个乡镇虽然在自然资源、产业类型上有相似性,但仍有广阔的合作空间。比如,联盟成员正在构建一个高效农业产业协同发展机制,这样就可以在联盟内优化劳动力、商品、资金、技术等资源配置。有的乡镇可以出技术、跑市场,有的乡镇可以出场地、出人员,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建立协同机制,畅通沟通管道。联盟毕竟刚成立,在具体操作执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磕磕绊绊,这需要建立联席会议之类的沟通机制,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机制保障。此外,沟通机制的建立也有助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比如跨界污染和纠纷联动处置机制、边界区域的综合执法等都可纳入到这个框架中来,提高效率、减少纠纷或推诿。

  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口号。打破旧有的思维模式,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无疑是乡村振兴浙闽边界联盟给大家留下的宝贵启示。希望未来有更多地方能有类似探索,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有益经验。(浙江在线评论员 逯海涛)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江文明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B2-2008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