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浙江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门户网站 | zj.wenming.cn
中国文明网总站 | 聚焦浙江 | 文明播报 | 文明创建 | 未成年人 | 思想道德 | 文明实践 | 主题活动 | 榜样的力量 | 农村精神文明 旧版 | 邮箱 | 设为首页
宣传思想 | 文件公告 | 文化建设 | 文明长廊 | 人文浙江 | 全民阅读 | 理论时评 | 我们的节日 | 讲文明树新风
     
聚焦浙江  
>>更多  
· 如何创新讲述中华民族文明图景?
· 温州启动首场高校无偿献血活动
· 追忆捐资助学四十余载的上虞乡贤张杰
· 文明祭扫倡议书
· 让乡土文化之美滋养更多人
· 如何用文化来经营一个区域?
·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 小古城,烟火气里看民主
文明播报  
>>更多  
· 52岁滴滴司机跳桥救起4岁孩子
· 30秒!他纵身跳入水中 救起五岁落水女童
· 舍弃价值36万蟹笼!浙江“船老大”沈华忠又救人了
· 七旬“阿鲁”既是医生也当“老娘舅”
· 宁波这位“中华慈善奖”获得者22年捐款2亿元
· 听援疆的她们说,在阿克苏所做最有意义的事
· 杭州一小学“学雷锋日”为阿克苏小伙伴圆梦
· 老人珠海旅游突发心梗,“浙医天团”接力急救
主题活动  
>>更多  
微信图片_20240313152102.png
19.jpg
19.png
18.jpg
zhuti.jpg
xx.jpg
   首页 > 聚焦浙江 > 头条
月山村,唱不尽岁月如歌——中国第一台“乡村春晚”的故事
浙江文明网     2018-08-09 09:17:40
 稿源: 浙江文明网
 编辑: 吕若禾

  1981年的小年夜,庆元县月山村,几盏煤油灯亮起,红色大幕徐徐拉开,伴着悠扬的旋律,村民吴美妫站在台上放声歌唱。

  吴美妫没有想到,一首首创作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曲目,在这里一唱就是38年。如今,诞生了全国第一台“乡村春晚”的月山村,声名远扬,每年小年夜、农历正月初一,月山春晚都会准时开场,晚会吸引了四方乡邻,曾经的文艺骨干吴美妫也已成为这台晚会的总导演。

  月山人为什么办春晚?有着千年历史的月山村,距离庆元县城57公里,交通不便,经济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大山,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活力和希望。

  “终于盼来了好日子,我们不会看书写字,那就把内心的喜悦唱出来!”重提第一届月山春晚,吴美妫依然心潮澎湃。那一年,她和几名文艺青年整理出了一批文艺节目,每个节目都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夜幕降临,全村的男女老少搬出小板凳,第一次参加了属于自己的春节晚会。 

  一台春晚唤醒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民们的文化自觉。第二年、第三年、第五年……吴美妫的家里挤进了一位位月山村村民。从头发花白的农民到村小里的“红领巾”,都想上台唱一唱。

  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月山春晚记录了大众文化从萌芽走向壮大的历史。

  歌声中,春晚也成为记载月山村经济生活变化的舞台。1991年,庆元县实现了村村通电,春晚的舞台告别了煤油灯、汽灯,用上了电灯;演出场地也搬进了新盖的大会堂,舞台上添置了音响、话筒等新设备;村子里的几个年轻人开始崇尚“迪斯科”“太空步”,吴美妫就把它们搬上舞台;村民们生活好了,纷纷开起香菇店、茶叶铺,春晚保留节目《农活秀》,就在“犁地”“打草鞋”的传统农活后,加入了“做香菇”“摘茶叶”……

  时代变迁,月山春晚像一条看不见的细线,萦系着每个村民的魂,它也像一颗精神的种子,播种着欢乐,播种着自信与分享。

  给吴美妫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吴达龙。2007年春节前夕,当时已90岁的老人找到她,要求上台演唱《东方红》,吴美妫没有犹豫,临时加了这个节目。老人站在舞台中央,句句歌词唱出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喝水不忘掘井人的感慨,台下掌声雷动,做了一辈子农民的他成为全村的明星。去年,百岁高龄的吴达龙去世前,特地叮嘱吴美妫:一定要让他的两个儿子和村民们一起,把月山春晚演下去。

  吴美妫的两个女儿从小爱好文艺,从懂事起就学习二胡、凤凰琴,成了每年春晚舞台上的明星;9岁的外孙吴润予成为月山春晚的一名小主持人……曾经只有20多人参加的月山春晚,如今演出人员达140多人,许多家庭的老中青三代轮番活跃在这个舞台上。

  几十年间,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月山春晚从没停下过脚步,它所带来的也不止于这一方小小舞台。

  2010年,月山春晚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发的最高文艺大奖“群星奖”。月山春晚名声在外,吴美妫和村民们有机会走上丽水、杭州的大舞台。

  小小月山村“走出去”了,曾经外出的年轻人却选择重回故土。吴美妫的小儿子吴学平,结束了十多年的打工生涯,和父母一起经营起一家名为“溪岸图”的民宿,墙上一张张黑白照片向客人们诉说着这个舞台的历史。最近几年的春节,来自北京、深圳甚至海外的客人们都因月山春晚而留下来,去年一年,“溪岸图”民宿收入30万元。

  2013年起,浙江开始进一步打造新时期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一座座文化礼堂在广袤的田野上悄然成长,月山村的大会堂也成为文化礼堂。村民们在自己的舞台上放声歌唱,唱出自信,唱出诗意。

  时光慢慢,歌声悠悠。今天,月山春晚已经成为月山村的一张“金名片”,不久的将来,这里还将建起全国首家春晚博物馆,吸引八方来客。

  行走在月山村,一排排崭新的房屋、民宿展示着生活的新面貌。一户村民的家门上贴着春联:“春光似锦年年美,岁月如歌日日新”。如歌岁月中,这一台晚会,让月山人走在了“文化小康”的道路上。(浙江在线记者 陈宁 黄慧仙 暴妮妮 县委报道组 吴丽萍)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江文明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B2-2008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