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浙江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门户网站 | zj.wenming.cn
中国文明网总站 | 聚焦浙江 | 文明播报 | 文明创建 | 未成年人 | 思想道德 | 文明实践 | 主题活动 | 榜样的力量 | 农村精神文明 旧版 | 邮箱 | 设为首页
宣传思想 | 文件公告 | 文化建设 | 文明长廊 | 人文浙江 | 全民阅读 | 理论时评 | 我们的节日 | 讲文明树新风
     
聚焦浙江  
>>更多  
· 如何创新讲述中华民族文明图景?
· 温州启动首场高校无偿献血活动
· 追忆捐资助学四十余载的上虞乡贤张杰
· 文明祭扫倡议书
· 让乡土文化之美滋养更多人
· 如何用文化来经营一个区域?
·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 小古城,烟火气里看民主
文明播报  
>>更多  
· 52岁滴滴司机跳桥救起4岁孩子
· 30秒!他纵身跳入水中 救起五岁落水女童
· 舍弃价值36万蟹笼!浙江“船老大”沈华忠又救人了
· 七旬“阿鲁”既是医生也当“老娘舅”
· 宁波这位“中华慈善奖”获得者22年捐款2亿元
· 听援疆的她们说,在阿克苏所做最有意义的事
· 杭州一小学“学雷锋日”为阿克苏小伙伴圆梦
· 老人珠海旅游突发心梗,“浙医天团”接力急救
主题活动  
>>更多  
微信图片_20240313152102.png
19.jpg
19.png
18.jpg
zhuti.jpg
xx.jpg
   首页 > 聚焦浙江 > 头条
孝如春风 传递大爱——第七届“浙江孝贤”群像
浙江文明网     2018-10-17 09:56:04
 稿源: 浙江文明网
 编辑: 吕若禾

  又到一年重阳时。10月16日,因为一群人的到来,杭州的秋日变得暖意融融。

  10月16日上午,第七届“浙江孝贤”颁奖典礼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现场表彰了10名“浙江孝贤”、6名“浙江孝贤”提名奖获得者。

  他们当中,有15岁就开始照顾患脑肿瘤父亲的19岁女孩石鸿莹,有坚持数十年传播孝文化的84岁老人包学冠,有将22位老人当作“父母”的农村敬老院护工蔡安玲……他们的故事,诠释了当代浙江人的好家风——百善孝为先。

  他们是你我身边的普通人,他们用最朴实的行动传递爱与正能量。

  只要我在 

  妈妈永远不会孤单 

  这世间有一件事不能等,行孝。“90后”浦江小伙吴健早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吴健生在一个温暖的家庭。父亲跑长途运输,母亲在家务农。因为是独子,父母对他十分疼爱。2014年8月,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被意外打破。

  那天,母亲在家清洗窗户时不幸摔倒,头部着地,当场昏厥。经过抢救,虽没有生命危险,但半身不遂,几乎成了植物人。更令吴健心痛的是,母亲失忆了,还丧失了语言功能。考虑到父亲常年在外跑长途,吴健主动承担起照顾母亲的重任。远在县城工作的他作出了一个决定:在公司附近租一套房子,将母亲带在身边。他告诉妈妈,“后半生我会一直陪伴”。

  4年来,吴健每天的生活都很“紧张”。早上6时起床,帮母亲洗漱、喂她吃早饭,倒水、切好水果。安顿好一切后,忙着赶去公司。中午短短1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他需要带午餐回家,帮母亲换尿不湿。每天夜里,母亲都会因为身体疼痛反复醒来叫喊,吴健便一次次帮母亲按摩身体、缓解疼痛。“我希望妈妈能知道,只要我在,她永远不会孤单无助。”吴健说。

  面对常人难以克服的困境,浙江的孝顺儿女们选择了决不放弃。温州大学学生石鸿莹,12岁时开始用瘦弱的肩膀为母亲分忧,每天帮患脑肿瘤的父亲擦身子、洗脚、按摩,彻夜守护;在杭州市江干区,陈祺17岁开始代替去世的父亲担起家庭责任,为母亲撑起了一片天;为了让“中风”瘫痪的母亲尽快康复,4年来德清县禹越镇三林村村民戴金祥想尽各种方法,最后成功让母亲学会拄着拐杖走路,被主治医生称为“奇迹”……

  没有血缘 

  依然守护这份“亲情” 

  这届“浙江孝贤”中有一些人很特别,他们的行为超越了传统意义的“孝”,将原本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当作自己的父母。

  “爸爸,天凉了,多穿件衣服。”入秋后天气渐凉,每天早上,周桔凤总不忘叮嘱干辉木。

  周桔凤口中的“爸爸”,是丈夫前妻的父亲。在衢州常山县芳村镇猷阁口村,这段动人的故事被村民们传为佳话。

  丈夫前妻病逝多年,留下幼子和年迈的父母。婚前得知这一切,周桔凤没有一丝顾虑或退缩,反而担忧起老人的后半生,“两位老人很不容易,我想替他们逝去的女儿好好尽孝。”周桔凤说。

  承诺不只是嘴上说说,那时,两位老人住在山上的老屋里,周桔凤放心不下,每天都会抽时间上山探望。两位老人在村里逢人就夸,说周桔凤就是自己的亲女儿。一开始,村里有人说闲话,说她是为了老人的财产,但周桔凤从不解释,“只要爸爸妈妈知道我的心就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浙江,这样热心肠的“儿女”真不少。在庆元县濛洲街道姚家村,“好邻居”蒋增美因感恩邻居阿婆曾经帮助照看孩子,兑现30年前许下的“约定”,将年迈独居的阿婆接到家中养老18年;在嘉兴秀洲区新塍镇新庄村,邹其根7年守在岳父病床前悉心照料,被岳母唤作“天底下最好的女婿”;在诸暨牌头镇同文村,73岁的张海平长达半个世纪赡养继父、为继父3个患病的兄弟养老送终,被评为“中华慈孝人物”。

  一声“爸妈”,让他们肩负沉甸甸的责任,也让他们收获了温暖的“亲情”。

  传承孝道 

  爱的种子生根发芽 

  从“小家”到“大家”,温暖与爱在浙江大地上蔓延。

  70岁的蔡安玲有22个“爹妈”。他们是象山县涂茨镇黄沙村敬老院的老人,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84岁。这些孤寡老人、失能老人不喜与人交谈,却将蔡安玲当作“亲闺女”,一见到她便喜笑颜开。

  蔡安玲是敬老院的一名工作人员。为了24小时照顾老人,7年前任职之初,她便主动住进了敬老院。每天从清晨5时开始,蔡安玲便忙着给老人们送早餐、擦拭身体、收集换洗衣裤、打扫敬老院……88岁的蔡炳祥老人很心疼,常叮嘱“女儿”要歇一歇。说起蔡安玲,老人们个个来了劲头,“经常帮我洗澡,从来不嫌我脏,吃饭时帮我一根根挑鱼刺……”

  去年,得知村里的孤寡老人林永宁病重无人照料,蔡安玲主动请缨免费当起老人的“送餐员”,一送就是一年多。林永宁临终前不能下床,大小便都在床上解决,蔡安玲在臭气弥漫的房间里当起了义务保姆,陪伴他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

  84岁的文成老人包学冠,同样是孝文化的深耕者。他用半辈子的精力撰写新闻稿、出版孝文化书籍,记录了珊溪镇街头村139个孝顺子孙的故事。为了让更多年轻人接受、传承孝文化,今年,满头银发的他从零学起,在抖音短视频上开通账号“孝说人生”,结合孝行故事制作的温馨插画视频,一上线就获得了网友们的一致好评,目前已发布8期作品,吸引全国1.2万名粉丝关注。

  包学冠希望孝文化能一代代地传承下去,他的心愿与获得本届“浙江孝贤”提名奖的何勇不谋而合。这位在浙江打拼的川商,每年花几百万元推行孝文化,还成立了一家孝文化传播公司,通过论坛讲座、公益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到孝文化的践行中来。

  “孝”是什么?何勇说,孝很简单,它没有标准,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它凝结在你与父母每一日的陪伴中,汇聚在每一句关心的话语里。(浙江在线记者 黄珍珍)

  “浙江孝贤”人物——邹其根,照顾瘫痪岳父多年的孝婿 

  “浙江孝贤”人物——吴健:妈妈的后半生 我会一直陪伴 

  “浙江孝贤”人物——19岁的石鸿莹。 

  “浙江孝贤”人物——蔡安玲:22位老人的“全职女儿” 

  “浙江孝贤”人物——周桔凤 :不是亲生胜亲生 孝心真情暖人间 

  “浙江孝贤”人物——戴金祥:细心照顾生病母亲,等来奇迹 

  “浙江孝贤”人物——陈祺:17岁那年开始,他为母亲撑起一片天 

  “浙江孝贤”人物——张海平:照顾无血缘亲人50余载 

  “浙江孝贤”人物——蒋增美:最美邻居蒋增美坚守承诺30年 

  “浙江孝贤”人物——包学冠:数十载倾情传播孝文化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江文明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B2-2008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