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浙江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门户网站 | zj.wenming.cn
中国文明网总站 | 聚焦浙江 | 文明播报 | 文明创建 | 未成年人 | 思想道德 | 文明实践 | 主题活动 | 榜样的力量 | 农村精神文明 旧版 | 邮箱 | 设为首页
宣传思想 | 文件公告 | 文化建设 | 文明长廊 | 人文浙江 | 全民阅读 | 理论时评 | 我们的节日 | 讲文明树新风
     
聚焦浙江  
>>更多  
· 如何创新讲述中华民族文明图景?
· 温州启动首场高校无偿献血活动
· 追忆捐资助学四十余载的上虞乡贤张杰
· 文明祭扫倡议书
· 让乡土文化之美滋养更多人
· 如何用文化来经营一个区域?
·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 小古城,烟火气里看民主
文明播报  
>>更多  
· 52岁滴滴司机跳桥救起4岁孩子
· 30秒!他纵身跳入水中 救起五岁落水女童
· 舍弃价值36万蟹笼!浙江“船老大”沈华忠又救人了
· 七旬“阿鲁”既是医生也当“老娘舅”
· 宁波这位“中华慈善奖”获得者22年捐款2亿元
· 听援疆的她们说,在阿克苏所做最有意义的事
· 杭州一小学“学雷锋日”为阿克苏小伙伴圆梦
· 老人珠海旅游突发心梗,“浙医天团”接力急救
主题活动  
>>更多  
微信图片_20240313152102.png
19.jpg
19.png
18.jpg
zhuti.jpg
xx.jpg
   首页 > 理论时评
“吃苦”教育不可缺
浙江文明网     2018-08-24 16:15:15
 稿源: 浙江文明网
 编辑: 吕若禾

  农民家里怎么烧饭?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那里的生活条件真的很苦吗?对于城里的孩子而言,农村的生活非常陌生。今年暑假,不少南京的爸爸妈妈把孩子送到农村吃苦,体验与平时不一样的生活。(据816日《深圳特区报》 ) 

  无独有偶,今年暑假,笔者一位邻居的儿子参加该县青少年营举办的“耐力夏令营”活动,几天下来,一些家长因为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烈日下受训太辛苦,觉得不忍心,便在夜里偷偷溜进夏令营驻地,把孩子接回了家!训练营的教练由此感叹,不少家长一方面希望锻炼孩子,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吃苦,这种过分的溺爱终使一些对孩子成长有益的训练难以进行,甚至会害了孩子。 

  在当今社会,不少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确很矛盾,他们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有用之才,又希望他们的成长不被“风吹雨打”、不吃任何苦头,一切都顺顺当当不再象上代人那样吃苦受累。所以,不少孩子从出生起,就生活在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细心呵护当中。然而,这只是家长们的一厢情愿。有道是“不到水中何以识得了水性,不去田间劳作,哪能体察到耕种的甘苦”。适当地让孩子吃些“苦”,经历一些磨炼,对孩子成长来说是有利无弊的。尤其是,如今的一些独生子女如同温室里的鲜花,根本经受不住外界的风雨,走上社会后连一点苦头都吃不了,受点委屈就想不开,这种状况如何去适应社会,又怎样参与日趋激烈的竞争呢?再说,家长总不可能呵护孩子一辈子吧,总有一天他们还是要离开父母羽翼的庇护去辽阔的天空飞翔,天空中有万里无云的顺畅,也有乌云密布风雨交加的艰险。孩子们如果不练就一身在逆境中也能顽强生存的意志和本领,怎能适应这变幻莫测的未来世界呢? 

  据悉,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一毕业就被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锻炼了劳动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这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当佣人。而在德国,家长从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因此,对孩子进行一些吃苦教育,对于现在许多年轻家庭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家长,有时候适当让孩子吃点苦,设置一些逆境让孩子自己去承受其中的不顺,或设置一些坎让孩子去学会迈,让他们在逆境中学会自拔,在逆境中学会奋进,这样就会增强孩子自身对不幸和痛苦的承受能力,遇到不幸就不会出现自暴自弃的情形。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一俩次活动是不是真的会让孩子们终生且行“吃苦” 教育的意义呢?这种怀疑不无道理,但是我们说孩子还是需要锻炼的,一两次的“吃苦”教育活动只是平台,只是创设,里面的教育意义是不容怀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吃苦” 教育可以磨练孩子的意志,适当对孩子进行一些“吃苦”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家长疼爱自己的孩子,本是人之常情,但过分的溺爱对孩子成长却有很多弊端。因为孩子的大部分人生之路还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国内外父母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要知道,从小让孩子经受一些磨炼和吃苦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徐曙光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江文明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B2-2008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