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浙江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门户网站 | zj.wenming.cn
中国文明网总站 | 聚焦浙江 | 文明播报 | 文明创建 | 未成年人 | 思想道德 | 文明实践 | 主题活动 | 榜样的力量 | 农村精神文明 旧版 | 邮箱 | 设为首页
宣传思想 | 文件公告 | 文化建设 | 文明长廊 | 人文浙江 | 全民阅读 | 理论时评 | 我们的节日 | 讲文明树新风
     
聚焦浙江  
>>更多  
· 如何创新讲述中华民族文明图景?
· 温州启动首场高校无偿献血活动
· 追忆捐资助学四十余载的上虞乡贤张杰
· 文明祭扫倡议书
· 让乡土文化之美滋养更多人
· 如何用文化来经营一个区域?
·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 小古城,烟火气里看民主
文明播报  
>>更多  
· 52岁滴滴司机跳桥救起4岁孩子
· 30秒!他纵身跳入水中 救起五岁落水女童
· 舍弃价值36万蟹笼!浙江“船老大”沈华忠又救人了
· 七旬“阿鲁”既是医生也当“老娘舅”
· 宁波这位“中华慈善奖”获得者22年捐款2亿元
· 听援疆的她们说,在阿克苏所做最有意义的事
· 杭州一小学“学雷锋日”为阿克苏小伙伴圆梦
· 老人珠海旅游突发心梗,“浙医天团”接力急救
主题活动  
>>更多  
微信图片_20240313152102.png
19.jpg
19.png
18.jpg
zhuti.jpg
xx.jpg
   首页 > 聚焦浙江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浙江文明网     2024-03-12 11:24:55
 稿源: 浙江日报
 编辑: 方 锶逸

  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多次对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作出重要指示。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再次强调,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这一重要指示高度概括了大运河的历史、民族和时代价值,为保护好大运河遗产、传承好大运河文化、利用好大运河资源提供了重要遵循。

  大运河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水道,是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功能要素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既是润泽百姓的千年水脉,更是传承文化的民族文脉。

  大运河是中华儿女把自然规律、科技规律、经济社会规律运用于水利建设工程,最终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结晶。大运河的建设巧妙地运用了水文和地势等自然规律,在原有的江河湖海资源基础上,建立了一张贯通南北的、完整的水路交通网络;工程建设中所运用的科技规律,是古代中国水利科技成就的综合集成,代表了同时代世界水利工程规划建设的顶峰。大运河建设顺应经济社会规律,创造了一个市镇林立、物产丰富的沿河经济带,将中华民族南北区域连接为一个政治共同体和经济大市场。大运河历经沧海桑田,如今依然承载着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调水和观光等功能,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当今世界绝无仅有的自然与文化双重“活态运河遗产”。

  大运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物。大运河的规划,包含着中国人民对自然的尊重顺应和对规律的娴熟运用,体现着中华文化万物相联、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大运河的修筑,反映着古代劳动人民改天换地的勇气、众志成城的决心和高超的智慧,体现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大运河的利用,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积极追求美好生活的行动自觉,体现了中华文明顺天应人、节用爱人的价值观。大运河的漕运功能,体现了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展现了中央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地方互通有无、团结合作的政治共同体价值;大运河的商业功能,滋养了立诚讲信、合作共赢的商业精神和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大运河的波光酝酿出唐诗宋词的风雅、明清小说的博观和中华戏剧的多彩,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共同啜哺的精神食粮。水在中华文明中是包容、谦卑、灵动、智慧、生生不息的象征,大运河体现了中华民族活泼洒脱、开拓进取而又厚德载物、兼容并包的民族品格。

  进一步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大运河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和当代价值,我们要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大运河。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大运河文化成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典范。我们要以时代的创新精神激活大运河文化,使它所蕴涵的价值观和审美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辨识度的来源,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添砖加瓦。要强化大运河博物馆、国家文化公园、非遗展示中心等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平台的建设,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运河真正成为两岸人民的幸福河。“还河于民”,就是要让大运河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方便人民的生产生活、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强化多方参与,把大运河打造成传统之美与现代之利兼具的“人民运河”。做到经济振兴与文化传承并重、生态恢复与景观优化偕行、以文塑旅与以旅彰文融合,打造人民安居乐业、乐见乐享的绿色生态带、璀璨文化带、缤纷旅游带,使大运河两岸经济繁荣、产业振兴、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幸福。

  坚持从提升中华文明软实力的高度,深化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文化遗产代表着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情感联结,对民族整合、国家认同和对外国家形象的塑造有着战略性的重要意义。把大运河作为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站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把大运河打造成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充分激发运河沿岸地区和人民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加强运河历史研究,鼓励运河文艺创作,凝练大运河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精髓,推动相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将运河文化元素纳入国情、乡情教育体系和基层公共文化空间,使运河悠远绵长的精神内核成为中华民族共享的精神财富。

  坚持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促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习近平主席指出,要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大运河是当之无愧可以展现中华文明精神、繁荣人类文明百花园的“国家形象的金名片”。我们要在大运河保护开发工作中强化国际交流、交往和合作。可在全球文明倡议框架下,推动成立全球线性文化遗产保护联盟。鼓励支持依托运河开展人类商贸史、文明史研究,讲述世界史中的大运河故事,从而向世界展现一个更立体丰满的中国形象。(浙江日报 作者 应琛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江文明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B2-2008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