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浙江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门户网站 | zj.wenming.cn
中国文明网总站 | 聚焦浙江 | 文明播报 | 文明创建 | 未成年人 | 思想道德 | 文明实践 | 主题活动 | 榜样的力量 | 农村精神文明 旧版 | 邮箱 | 设为首页
宣传思想 | 文件公告 | 文化建设 | 文明长廊 | 人文浙江 | 全民阅读 | 理论时评 | 我们的节日 | 讲文明树新风
     
聚焦浙江  
>>更多  
· 如何创新讲述中华民族文明图景?
· 温州启动首场高校无偿献血活动
· 追忆捐资助学四十余载的上虞乡贤张杰
· 文明祭扫倡议书
· 让乡土文化之美滋养更多人
· 如何用文化来经营一个区域?
·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 小古城,烟火气里看民主
文明播报  
>>更多  
· 52岁滴滴司机跳桥救起4岁孩子
· 30秒!他纵身跳入水中 救起五岁落水女童
· 舍弃价值36万蟹笼!浙江“船老大”沈华忠又救人了
· 七旬“阿鲁”既是医生也当“老娘舅”
· 宁波这位“中华慈善奖”获得者22年捐款2亿元
· 听援疆的她们说,在阿克苏所做最有意义的事
· 杭州一小学“学雷锋日”为阿克苏小伙伴圆梦
· 老人珠海旅游突发心梗,“浙医天团”接力急救
主题活动  
>>更多  
微信图片_20240313152102.png
19.jpg
19.png
18.jpg
zhuti.jpg
xx.jpg
   首页 > 理论时评
爱心“反哺”,见证一座城市的大爱无疆
浙江文明网     2019-04-04 14:21:32
 稿源: 浙江文明网
 编辑: 吕若禾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浙江杭州市民谢先生带孩子乘公交回家,到站时下起大雨,本以为会和孩子淋雨回家,没想到公交司机递给他一把伞,谢先生十分感动,事后他定做100把爱心伞寄到公交公司。随伞寄来的还有一封感谢信,署名“一个新杭州人”。

  从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到“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妈妈”吴菊萍,从爱心“公益餐厅”到敬老“爱心专座”,从“城管爱心驿站”到“无人爱心冰柜”,再到眼前的这“一把把爱心伞”,搜索杭州这些年来的爱心大事件,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开始登上这个舞台,用自己的责任、善良、敬业与执着,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浇灌出一朵朵动人心魄的“花朵”,不时温暖、感动着这座城市。爱心,正在成为杭州最美的底色!

  现实社会,我们见惯了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尔虞我诈,以致不少人发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感慨。遇到被车撞倒的老人,不是不想帮助,而是不敢帮助。遇到路上行乞的可怜人,不是不同情,而是难辨到底哪个才是真正需要我们伸出援手的人。遇到大灾大难,不是不想捐款,而是不知道我们捐的钱是否能真的用在刀刃上。当此之时,更需要我们坚持扶危济困、慷慨解囊的优良传统,传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美德,全力打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为城市“刷”上最温暖的文明底色。

  杭州,无疑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自2011年杭州荣膺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以来,通过政府推动、点面发动、媒体联动、典型带动和民生促动,通过不断发现、传颂“平民英雄”,表彰、践行“凡人善举”,系列“最美”在杭城各处竞相绽放,成为全社会广泛认同的价值取向。“最美现象”也从开始的“盆景”发展成为引人入胜的“风景”,持续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对不断涌现的“最美现象”,杭州出台了一系列厚待举措,选树“最美人物”,建立完善“最美人物”表彰奖励制度,不断改进“最美人物”评价反馈机制等等,引领社会风气,弘扬社会正气。于是我们看到:韩美林大师给“最美妈妈”吴菊萍做雕塑,立在钱塘江边;载着“最美司机”吴斌遗体的殡葬车绕西湖一周,全城百姓拉横幅给他送行;“最美爸爸”黄小荣摔断腿住院后,市委书记第一时间前往医院看望慰问……一幕幕暖心画面令人动容,背后折射出的是杭州市民深植心间的文明意识和简单朴素的道德自觉。这些文明之风在杭州的盛行,为杭州构筑“道德高地”不断注入强大的价值力量,为引领社会新风尚、传播社会正能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笔者看来,城市之美不在于高楼林立,而在于民风淳厚,爱心厚植。因为前者仅仅是城市的骨肉,而后者是城市的灵魂。100把“爱心伞”虽然价值不是很大,但是其意义却是沉甸甸的,它不仅是个体感恩的态度,更是支撑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支点,是对善意的回报和肯定,也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接力。谢先生的爱心“反哺”引发了广大网友的转发点赞,在网络平台上刷出满屏爱心,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群,都不约而同地传递出同一个信号——予人玫瑰,手留余香;传递爱心,温暖四方。透过网民的正能量留言,我们分明看到:在“你来我往”的爱心传递中,城市的文明品格也随之形成,城市向善力得到质的提升。

  一个人温暖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杭州是全国唯一专门设立“公民爱心日”的城市,至今已走过十三个年头。我们有理由相信,类似“爱心伞”这样的“爱心反哺”事件形式将更丰富,范围将更广泛,接力将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使杭城社会更和谐,城市更文明,生活更美好。(应杭锋)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江文明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B2-2008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