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浙江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门户网站 | zj.wenming.cn
中国文明网总站 | 聚焦浙江 | 文明播报 | 文明创建 | 未成年人 | 思想道德 | 文明实践 | 主题活动 | 榜样的力量 | 农村精神文明 旧版 | 邮箱 | 设为首页
宣传思想 | 文件公告 | 文化建设 | 文明长廊 | 人文浙江 | 全民阅读 | 理论时评 | 我们的节日 | 讲文明树新风
     
聚焦浙江  
>>更多  
· 如何创新讲述中华民族文明图景?
· 温州启动首场高校无偿献血活动
· 追忆捐资助学四十余载的上虞乡贤张杰
· 文明祭扫倡议书
· 让乡土文化之美滋养更多人
· 如何用文化来经营一个区域?
·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 小古城,烟火气里看民主
文明播报  
>>更多  
· 52岁滴滴司机跳桥救起4岁孩子
· 30秒!他纵身跳入水中 救起五岁落水女童
· 舍弃价值36万蟹笼!浙江“船老大”沈华忠又救人了
· 七旬“阿鲁”既是医生也当“老娘舅”
· 宁波这位“中华慈善奖”获得者22年捐款2亿元
· 听援疆的她们说,在阿克苏所做最有意义的事
· 杭州一小学“学雷锋日”为阿克苏小伙伴圆梦
· 老人珠海旅游突发心梗,“浙医天团”接力急救
主题活动  
>>更多  
微信图片_20240313152102.png
19.jpg
19.png
18.jpg
zhuti.jpg
xx.jpg
   首页 > 思想道德
【好人365】周晓丽:“白富美”投身公益事业 创办脑瘫康复学校
浙江文明网     2015-11-23 09:24:59
 稿源: 浙江文明网
 编辑:

  个人简介: 周晓丽,女,197910月出生,浙江省义乌市残联育智学校负责人。10多年来默默奉献、不计得失,为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和育智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周晓丽先后荣获“浙江骄傲——2007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浙江省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201510月,周晓丽被评为助人为乐“中国好人”。

  事迹概述:一个千万富翁的女儿,抛开父辈赚钱的生意不做,反而卖掉机器,腾出厂房创办了脑瘫康复部和育智学校。整整13年,她把最美的青春、特殊的爱献给了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通过她和团队的努力下,600多名患儿得到了康复,其中420余名患儿能够独立行走和语言沟通。为了让孩子们掌握劳动技能,长大以后能够自立,她还在积极筹建工疗站。她的行为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被誉为义乌市“爱心妈妈”。

  详细事迹:

  无私奉献 她腾出厂房办起了脑瘫康复部

周晓丽手把手教会孩子做简单的手工活

  义乌是一座民营企业十分发达的城市,周晓丽的父亲是当地一位十分成功的商人,如不是20年前脑瘫弟弟的降临,也许周晓丽现在正像她的父母一样驰骋商海。1997年,19岁的周晓丽带着幼小的弟弟去全国各地求医问诊。在石家庄,他们找到了当地治疗脑瘫的专家马飞.在那里,她看到数百个和弟弟一样的孩子,还有那些和自己一样心急如焚痛苦不堪的家长。那一刻,周晓丽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为了帮助弟弟更快恢复,周晓丽开始自学脑瘫康复知识,辅助医生治疗。经过漫长的治疗过程,弟弟终于有了好转,不仅生活能够自理,还学会了1000多个汉字。弟弟的变化让其他脑瘫儿家长看到了希望,纷纷要求周晓丽担任自己孩子的老师。从那时起,周晓丽决定和丈夫办一个脑瘫儿童康复中心,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和他们的亲人减少痛苦。2002年,周晓丽在义乌市残联和卫生局的支持下,正式成立了义乌市残联脑瘫康复部,这是义乌市首家脑瘫康复机构。为了支持女儿,周晓丽的父亲结束了工厂生意,变卖机器,将厂房腾空,重新装修后投资为女儿开办了康复部教室。而周晓丽也放弃了从商的道路,当起了一名没有工资的特殊教师。

  历经艰难  她为患儿的康复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每一位患儿

  “当时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虽然都是脑瘫,但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他们的康复方法也不同。”脑瘫康复部成立的时候,周晓丽刚好怀孕2个月。当时,康复部只有6个孩子,周晓丽和丈夫就担起了照顾孩子的责任。“一些孩子生活根本无法自理,大小便经常会拉在裤子上。”大小便的异味加上妊娠期反应,周晓丽总是强忍着呕吐给孩子们换洗衣裤。有一次,这个孩子还没收拾完,另外一个孩子又拉了,筋疲力尽的周晓丽忍不住泪流满面:“孩子们等不得,我一边哭一边吐一边给他们收拾。那一刻,真想放弃……”但是,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还是让周晓丽坚持了下来。“孩子开口说第一句话,站起来走第一步,那种喜悦和成就感,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周晓丽的眼里闪出了泪光。脑瘫康复部成立以来,全国各地数百名脑瘫儿曾慕名前来治疗过,许多患儿经过康复部的治疗后,从瘫软在地到慢慢站立,从脚后跟不着地到放平走路,从闭口不言到会叫“爸爸妈妈”。

  奉献爱心 她成了广大脑瘫患儿的妈妈

曾经的厂房,今日的校园

悉心指导孩子做作业

  和周晓丽在一起是孩子们最大的快乐,每次一见到周晓丽,孩子们第一反应总是欢叫着扑上来,亲昵地围着她。这些“孩子”中,最小的6岁,最大的已经24岁。“小翔就是最大的一个,她来育智班之前,没有接受过任何治疗,父母因为工作忙,只能将她锁在家里,她的智力年龄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爱伸出舌头绕圈,喜欢咬手指。她虽然24岁了,但在我眼里,她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周晓丽疼爱地拍拍小翔的头,小翔咬着手指撒娇地笑了。“如果这些孩子能从小就接受治疗的话,康复的几率就会大很多。”在一年级教室门口的墙壁上,有一张特殊的功课表,“洗手帕”、“穿鞋带”、“辨别男女厕所”都是课程。周晓丽说,在这里,教孩子就是从上厕所、穿脱衣服开始,而且得一次又一次不断重复地教。多年来,周晓丽投资的康复部只有付出,很少有物质回报。但是,孩子的康复和进步支持着周晓丽和所有老师们的努力。

  孩子们进步了,可是他们的将来呢?他们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自食其力呢?义乌市有近千名精神和智力残疾人,他们即使病情有了好转,但由于缺乏劳动技能,很难融入社会,在家庭中也受到冷落。于是,创办残疾人工疗站的念头在她脑海中萌发。目前工疗站的筹备工作已经展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群特殊的孩子会在周晓丽的努力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的生活。

  道德短评

  周晓丽,“富人之仁”的典范人物,从一个为胞弟求医四处奔走的女孩子到拥有数百名脑瘫孩子的“妈妈”。她没有继承父业,没有在义乌这个商贸城市里经商办厂。相反,她把家里厂房改造为育智活动场所,挑起了承载大义的公益事业。

  人生的选择有很多种,但是周晓丽选择了常人最不易选择和坚持的一条道路。正如“浙江骄傲”给周晓丽的颁奖词所赞: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轻言少语的她,正为我们讲述着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古道热肠。

  网友互动评论

  蕾蒂嘎嘎:

  应该感谢周晓丽的父母养育了一个好女儿,感谢周晓丽丈夫的坚定支持,感谢周晓丽的父亲的无私奉献。

  菊菊妈妈爱你:

  中国需要这种高素质的有钱人!可是中国很多有钱人都是越有钱越“穷”,穷得就剩钱了!没有了精神再有钱生活也不会有品质!

  飞城d1

  “白富美”投身公益事业,为智障儿童创造一片蓝天,这不是作秀,作秀不可能一作十年,没有真正的爱心是不可能长期做下去的。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江文明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B2-20080242